当前位置: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绿茶 > 蒙顶山茶 >
绿茶
蒙顶山茶精选
白茶
黑茶
花茶
黄茶
茶具
其他
红茶
乌龙茶
茶叶

蒙顶山茶 千年茶事古与今

蒙山有“天漏”之称,传系当年女娲补天所漏,故一年之中有200多日为雨天。

为了最近距离地接触与感受蒙顸山茶,这一天,我们栖宿于蒙顶山上。是夜,雨雾深锁,雨打树叶,大风吹拂。且有虫鸣不断,疑为仙家居处,翌日,雨雾越发朦胧,而茶正发芽,已过清明。蒙顶山更显翠绿无限。

皇茶园,沐浴在云雾之中。此时,蒙山顶更显异常幽静清冷,行走于雾中,常有湿漉漉的感觉

在这样的茶之圣山,千年来茶文化的足迹不断前行。而茶亦是芬芳可人,传扬深远。

只是用眼睛,就可以感知蒙顶山的声音,以及蒙顶山茶的气息。

在去年,我们就曾来到这里,一年来,更深地感知到蒙顶山与蒙顶山茶的深厚内蕴、迷人风骨。

蒙顶山茶,千年茶事的传奇

饮一杯蒙顶甘露,滋味清甘醇厚,回味久久。江南的风韵,与大山的厚重是一种怎样的结合呢?

追本溯源,也许我们可以从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去找寻蒙顶山茶最初的故迹。当年周武王会合四川的少数民族共同伐纣,巴蜀之茶就有进贡之记载――“园有芳翦香茗”。

于世人来说,最值得称道的史实则是,茶祖吴理真在蒙山上植茶的实践与影响。当年茶祖师携灵茗而来,在五峰山下,是一种怎样的展望与希冀呢?既为富足一方百姓。更为诠释茶的无私与爱。那是怎样的一种大气磅礴与对这块土地的深深依恋?

西汉。公元前53年,在女娲补天遗缺的天中央,甘露祖师吴理真,为修活民之路,开始了他一项传奇的植茶之行。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7棵仙茶含着他深深的悲悯。据说他携来的灵茗之种,或种在上清峰;当年祖师手植7株仙茶,“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

2000年前的茶树已经不能原样找回,不生不灭的不是茶树,而是茶的精神!既使时光流淌千年,茶为人类所作出的无私与彻底的奉献,一如既往,粉身碎骨,不增加亦未减少。变化的只是我们对待它的心,从中亦可照见人世沧桑。世事纷扰,甘露井仍旧盘踞在蒙山顶上,仙人的足迹已经化为深深的云雾。

在1000多年前,佛教开始东兴,从恒河岸来到川西。越来越多的庙宇在这片深山秀水里崛起,于是,茶事也更深地与佛家交融并合。有许多文人的诗词、浩如烟海的著作,都是出自于心中的溢美之词。

在这片盛产诗人的土地上,物华天阜。“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雾覆其上,凝结不散。”传说与故事已经烂熟于人们的心中,青苔兀自长满茶树。“种茶凡3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日圣杨花又名吉祥蕊。”至唐,蒙顶山茶最受尊崇。“琴里知音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国史补》曰:“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所以,采摘灵芽必定要请高僧进行。茶为天地之恩赐,也必以恭敬虔诚之心采撷。1年360日,1年也只采摘360叶,与道之暗合;也与礼敬仁和的精神暗合。祭祀天地的崇行,也是对于茶的感恩与领悟。至宋,蒙顶山并不冷寂,反而更受皇族的关注,吴理真被宋孝宗人物,他是宋朝的不动上师,于蒙顶山永宁寺广修慈行,自此始有“蒙山施食”之仪轨,其悲愿若菩萨。其悲心广传天下。

从唐到清,除了贡茶,另一个蒙顶山茶的辉煌在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它维系着死生与希望,维系着民族团结的千秋大业。这一片看似微弱的茶叶承载着如此重大的负荷。千百年来,江山与美人都已作古,而茶的芬香与迷人却一如既往地延续。

在这片土地上。有最能吃苦的人民,他们用嶙岣的身形,荷负着重于他们身体两三倍的茶叶行走干茶马古道的崇山峻岭之间,以至于连青石板都陷出了拐子窝。在那艰辛的故事里,是为家与温暖的一点希望。高耸入天的巴山蜀水,“危乎高哉,尔来八万四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行路是怎样的一种艰难卓绝?今人是无法想象的。茶与马,血与汗,默默奉献的足迹亦与最为卑贱的茶的树根一般,岩石缝隙,冰雪寒风,却倔强而芬香。

元朝的铁蹄从大草原踏来,茶事也随之黯然。虽然如此,李德载却以“蒙山顶上春先早,扬子江心水味高”单赞蒙顶山茶的曼妙。元丞相耶律楚材在诗中写到:“玉杵和云舂素月,金刀带雨煎黄芽。啜罢神清淡无味,尘嚣身世便云霞。”

明朝罢免龙团凤饼。重视散茶生产。苛政与开明,人民的生活似四季的茶叶。兴枯荣辱。直至清,蒙顶山茶仍然可以骄人而遗立千年。

石碑中记载的许多故事都已经远去。那些模糊的字迹,在诉说着如茶一般的精神没有生灭,还一直坚定存在着。过往的,已经不可再复返,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还可以再次拥有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并聆听茶生生不息的血脉流动。

自2004年开始,茶文化的国际交流凸显出来,蒙顶山茶已经走向了国际。

让千年蒙顶山茶延续辉煌

4月24日,刚刚参加完会议的名山县委书记岑刚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就蒙顶山茶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品牌的打造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本刊记者: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蒙顶山茶目前还处于开拓的阶段,对于历史与文化积淀深厚的蒙项山茶来说。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

岑刚:“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山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有1169年的贡茶历史。近年来,我县狠抓蒙顶山茶品牌打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处于市场开拓和培育时期。承认差距。迎难而上,才能追赶超越。蒙顶山茶资质优良,历史文化悠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打造成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目前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抓蒙顶山茶发展。一是抓历史机遇。今年省委、省政府把“蒙顶山茶”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公共区域品牌之一,这是一次历史机遇,我们将顺势而上,扩大蒙顶山茶知名度,增加市场占有率。二是抓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蒙顶山茶的目标任务。即通过3~5年努力,全县建成25万亩安全高效茶园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核心基地5万亩:发展1―2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2~4家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2-3个;争创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2-3个;在重点产茶区规范建立10个鲜叶交易市场;在全国60%以上省会城市设“蒙顶山茶”营销窗口,使“蒙顶山茶”品牌销售率达20%以上。三是抓工作重点。抓好基地,建立安全、高效茶叶基地14万亩;做好“蒙顶山茶”证明商标推广,指导取得QS认证的茶叶企业规范使用“蒙顶山茶”证明商标,扩大“蒙顶山茶”证明商标推广范围;搞好茶叶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茶叶病虫害监测预报和茶叶技术培训;加强对茶叶加工企业的管理,指导茶叶企业建立核心基地,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对涉及无公害建设和贯彻《蒙山茶》国家标准的各环节进行检查,加强茶叶投入监管;积极开展各种茶事活动。

我们相信,有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关心,有各位 同仁的大力支持,蒙顶山茶一定会重现历史的辉煌。

本刊记者:蒙顶山茶的影响力这几年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和名山县近几年来积极开展的茶事活动密不可分,可以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这些活动主要围绕什么样的主题和目标进行?

岑刚:近几年我县主要开展和承办的茶事活动有: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2005年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暨第二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2006年成都、重庆万人品蒙顶春茶活动,2007年由北京老舍茶馆、雅安市茶业协会、名山县人民政府主办的“迎奥运、五环茶战略合作高层研讨会”。2008年“全国茶馆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第五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200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四川启动仪式暨第六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成都、上海蒙顶山茶品尝推介会。我县还连续7年举办了皇茶祭典活动、女子采茶能手大赛等。这些活动主要围绕把握蒙顶山茶文化,着眼于宣传和提升蒙顶山茶品牌知名度。目的是扩大蒙顶山茶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蒙顶山茶品牌。

本刊记者:蒙顶山茶这些年也经常出现在国内外的各种茶事交流活动中,通过参与这些交流活动,您个人的体会是什么?

岑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商品博览会、交流会、茶文化研讨会等活动,是我县打造“蒙顶山茶”品牌的一项重要内容。参加这些活动,本身是对“蒙顶山茶”的一种宣传,并且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学习其它地方的先进经验,促进自身的建设,提升“蒙顶山茶”质量与品牌形象。我们应充分利用蒙顶山是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这一金字招牌,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开展茶事交流,加强与各地的行业合作,通过品牌营销,实现蒙顶山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目标。

本刊记者:名山县对“蒙顶山茶”的品牌打造思路是什么?

岑刚:我县被全省列入十大产业发展核心县(区),“蒙顶山茶”被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区域品牌,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鼓励与鞭策。打造“蒙顶山茶”品牌,做强名山茶产业是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我们主要考虑: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品牌打造的发展规划;二是加强茶叶质量安全,大力发展安全高效茶叶基地;三是抓“蒙顶山茶”证明商标的推广使用,进一步贯彻《蒙山茶》国家标准;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五是积极开拓市场,开展营销,着力提高蒙顶山茶市场占有率;六是抓良种繁良体系建设。为提高蒙顶山茶乃至川茶品质奠定基础。

本刊记者:去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灾害给名山的茶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面临困境,名山茶业是如何在震后恢复发展的?

岑刚:去年汶川大地震,我县茶叶产业遭受重创,震后许多企业停产,损失巨大。但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金融支持,协调电、煤供应等方面,帮助企业恢复生产。茶叶产业很快重现生机。2008年全面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今年,我县狠抓春茶生产,通过建立用工服务平台、广泛发布用工信息、建立茶叶企业会员制担保公司、解决融资困难等措施,春茶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名优茶产量540万公斤,茶叶总产量918万公斤,总产值达4.7亿元。我们将进一步抓住中央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牢牢做好茶叶基地安全这个基础,调动和发挥企业开拓市场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为蒙顶山茶开拓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促进我县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行走蒙顶山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千百年来。屹立于川西南。

蒙顶山,横亘于雅安市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延伸至雅安境内。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

古代天文学家袁天罡认为:蒙顶山地处“天道循环、水之大汇,气之大聚”的中心穴位。这里给人类生存、万物生长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天地灵气、日月精华。

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雅安有“雨城”之名,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观,冰丝雪挂,山冈云绕,亦真亦幻。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

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顶山茶文化。

走访蒙顶山,不妨从这些景点来了解茶的历史与故迹。

大盍守

天盖寺位于蒙顶山顶,创建于汉代。宋代重修。遥对群山,四周环绕12株千年古银杏,中间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系蒙茶祖师吴理真结庐种茶处。大殿塑有吴理真大师全身坐像,周围有展示蒙顶茶史的图文、实物等。此处为蒙顶品茶最佳去处。寺前殿后,古坊碑林,题刊较多,以《天下大蒙顶山》碑为最。

皇茶园

皇茶园坐落于蒙顶主峰的54个小山头之中。因周围山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落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据说汉代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7株于此。从唐代开始在此采摘贡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园以石栏围绕,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横额书“皇茶园”。

甘露石室

甘露石室位于皇茶园左侧甘露峰。明代双坡顶单间全石结构建筑。石柱、石殿、石斗拱、石屋面,漏光不漏雨,建筑风格甚为独到。相传此处为茶祖吴理真种茶与休息的地方。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僧洪音重建甘露石室祭祀吴理真。

蒙泉井

蒙泉井位于皇茶园旁,又名“甘露井”,侧立“古蒙泉”2碑。石栏镌刻二龙戏珠,为甘露大师种茶时汲水处。县志载“井内斗水,雨不盈、旱不涸,口盖之以石”。取此井水烹茶则有异香。

永兴寺

永兴寺坐落于蒙顶西侧山腰,海拔1000米。始建于三国,盛开唐宋,明清中兴,今又重建。三国时,僧空定大师来蜀。结茅于此。师道高德厚,时人父子慕,遂成梵刹,名“大梵音院”。为建寺之始。

宋不动上师,居止蒙山修道,悲心广大,集《瑜伽焰口经》,始有“蒙山施食”仪轨,之后被编入《禅门日诵》,今诸方寺院道场每日晚课必诵。

大禹像

禹像位于蒙顶灵泉峰,从蒙泉右侧石道,登上灵泉峰,身高5.3米的禹王石像屹立于山顶。禹王手持治水工具,气宇轩昂。大禹在治水成功后。在蒙山“祭山日旅。旅平者,治功毕而旅蔡也”,祝愿民众安居乐业。世人有诗赞曰“大禹伟业何处寻?蒙山五峰留足迹。若非当年降浊浪,哪得后世歌清平!”

茶史博物馆

茶史博物馆位于天梯古道起点处,由张爱萍题写馆名。馆内存列着有关蒙顶茶的文献、诗词、标本和茶具。记载蒙茶的碑碣,是历史的佐证。各类名茶、 边茶的实物与历代形态各异的茶具相映生辉。

行走提示

气候:雅安为著名的雨城。景区也多雨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1月平均气温5摄氏度左右,7月平均气温23摄氏度左右。无霜期308天,雨日多达200天左右。秋多绵雨,夏为阵雨。游览时应带雨具。

交通:名山县至景区有汽车往返,交通十分便捷。成都新南门、高升桥、城北客运中心等每日有班车经过蒙顶山到雅安,自驾车经成雅高速路到蒙顶山约1小时车程。

寻访蒙顶山茶

蒙山山脉横跨雅安的雨城区与名山县,逶迤而去;山下,青衣江绕城流淌而过。江上的廊桥在风雨之中依然安立,不知流水走了多少,不知路人换了多少。

这里的茶楼与茶庄,是人们常常停驻的地方,看青衣江水奔流。饮一杯蒙顶山茶,滋味浓。回味长,风雨久,心地宽。雨总是不经意而下,成就了这一方土地的雾气迷茫与秀气灵动,满目苍翠,满心欢喜。

随着江水流淌,蒙山人开始把脚步踏向更远的地方。

蒙顶山茶文化推广周的活动4月初在成都文殊坊举行。那几天。人潮攒动,人们争相一睹蒙顶山茶的风采。蒙山石花,从唐开始,就是有名的贡茶。蒙顶甘露,味胜甘露,更比醍醐,满口甘香。蒙顶黄芽,黄茶之中的佼佼者,有着最为尊贵的色彩与汤色,更重要的是它那珍贵的品质。蒙山的藏茶,茶马古道上的传奇,暖胃、暖心。汤色红浓。香气雅淡。

越来越多的蒙茶专卖品牌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重庆开业。曾经世代务农的人们,开始描绘更远大的事业蓝图。即使是当年只赋予“边销”含义的藏茶,也越来越把足迹延伸到更广阔的疆域。

日进斗金,不是神话,是这里的现实写照。茶农也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尝试用另一种身份来经营他们的茶叶。茶姑在青山秀水间采撷仙芽,在竹篓里装满,随着男人开动摩托车的声响。一筐筐地送到茶叶收购站,然后带回他们满满的希望。

今年的茶青每斤可以高达四五十元,在我们到来的时候,已经开始采摘一芽一叶的茶青,以用于制作毛峰,茶青价格依然比去年高出更多。

在蒙顶山,时不时地会听到那首“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乐曲,常会让人不得不尝试那个雾气缭绕的神奇地方所盛产的佳茗。从北到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来寻访富于传奇而美妙故事的蒙顶山茶;朝拜被誉为仙家与茶文化圣地的蒙顶山。

蒙顶山茶的滋味

体验蒙顶山茶滋味的最好去处,是在第一线的企业当中。

位于名山县中峰镇的皇茗园,在震后重建中,依然保持着他们的风采。与其它企业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他们一直在认真经营茶叶的品牌以及对品质的保证。扩张、注重品质与声誉,然后发展。是他们最大的体会。

去年的5・12大地震,所有的厂房都变成了危房,需要拆除重建。厂里的损失达到几百万元,但这些并没有震垮他们的斗志。据皇茗园的总经理杨文学介绍,他们将近有半年的时间没有生产,但是动用了各种办法来维持品牌的运营。

今年。在很多人还在为销路发愁的时候,皇茗园已经把他们的毛峰全都销售光了。在他们茶厂里。茶农的销售茶青的队伍已经排了很长。当然。好茶也得益于蒙顶山下中峰镇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茶商找他们合作。

张文学介绍,他们今年最大的连锁店准备在重庆开张,除了代理商,他们开始了自己专卖店的规划。在北京、江苏,开始扩大自己的销售区域。对于他们来说,销售是现在最大的任务,但他很有信心。

同样在蒙顶山山下,有一家茶厂的主人叫杨天炯,他是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茶叶专家;这样的背景以及对茶叶品质的苛求,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在成都市场销售得非常好。

杨天炯老人是名山县茶业协会的会长。同时也是一位非常用心严谨的茶学工作者。走近他。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心里满是如何把蒙顶山茶做得最好的理想,他曾经在蒙顶山茶场一呆就是20年,是一个非常踏实的制茶人。

这一天,他手里拿着著名茶学专家王镇恒给他写的“蒙顶黄芽”4个字,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喝过他家的黄芽,才知道那种蜜香是如何醉人。临别时。他慎重地送我一本由他主编的50多万字的《蒙山茶事通览》。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

蒙顶山脚下的味独珍茶业公司同样也是蒙山黄芽的重要生产企业,目前他们正在申报黄芽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味独珍的黄芽曾经入选成为北京“迎奥运・五环茶”的茶品。代表老舍茶馆所设计的五环的“黄环”成为奥运高端茶礼。

味独珍的老总张强认为,黄茶的起源最为长远。他讲到,因黄色象征“皇权”,此茶不仅要具有名茶极高的香气、滋味、芽形等品质,更要以特殊的焖黄发酵工艺使其色泽黄亮,以彰显其“皇家气派”。

蒙顶黄芽的传统制作工艺凝聚了自唐代以来数十代蒙顶山茶人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国黄茶类不可多得的珍品。中国六大茶类的黄茶类产品极少,而黄芽茶就更少。其主要原因在于黄芽茶的加工工艺技术难度高,制作风险大,工艺几近失传。但是,张强说,自己很有信心把茶叶做成蒙顶山系列名茶的高端代表。

在雅安茶企的走访中,还有一种茶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就是藏茶。

在藏茶企业中,“兄弟友谊”是一个重要的品牌,他们改变了藏茶只供藏区的历史。几代人作出的汉藏交流,意义重大。著名茶文化作家王旭烽《马上喝藏茶》,就是源于他们家的茶事,“马上喝藏茶”既说明藏茶的热销,又道出了当年茶马古道的历史。

据友谊茶叶公司的总经理甘玉祥介绍,他们公司的年产量已达3000吨。回想十几年前创业伊始,生产藏茶的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1992年,他就开始寻思要自己做茶厂,几番努力。他贷款建起了茶厂。当年提出的口号,他至今犹能听闻:“藏茶汉饮、边茶内销、粗茶细做”。“爱厂茶”的概念也是他最先提出的,他要求员工一定要喝自己的茶,还要懂得爱喝自己的茶,如果自己人都不爱喝,怎么可能让别人爱喝呢?现在客人来了,员工们都会泡一杯自家产的藏茶,然后耐心地教客人品出茶中独有的茶香与醇厚。面对这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甘玉祥觉得像是经历了“二次创业”的艰辛。到现在,事业就像轮子一般,只能向前冲。

目前,友谊的茶叶每斤最高可以卖到8000多元,就是他们开发的藏茶粽,选取高山上的野茶,茶叶内涵丰富。按传统的手法精工细做,用粽叶包装,纯手工制成。

藏茶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最令甘玉祥欣慰的事,就是自己能继承父辈的理想。当年,父亲甘绍郁的甘氏茶庄实业做得非常大,父亲做茶的精神也一直在鼓舞着他。如今。他被推荐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为自己能够成为藏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而感到自豪。

在灯下,我们喝着深红色的藏茶,江风吹拂,茶香浓醇。

在雅安通往名山的公路上,还有一家由藏族同胞开办的四川名山西藏朗赛茶厂。总经理加央罗点介绍,他的父母原来是茶马古道上有名的茶商,对茶的感情深厚。当年他们家的“雪域酥茶商行”经营的藏茶卖遍了整个藏区。茶是健康而天然的,他为从事这样的行业感到高兴。   朗赛茶厂的存在。有着特别的意义。正如加央罗点所说的,原来他们只是喝茶,现在又喝茶又做茶了。现在。他们的工厂邀请了国有老厂的茶师过来作为技术总监,茶厂每年的产量可以达到三四千吨,是省级的龙头企业。

前些天,来自法国和比利时的客人,到他们工厂品饮了各种藏茶,包括甜茶、酥油茶,他们兴致勃勃地把所有的茶样都带回去了,下一步,他们将会和朗赛有更大范围的合作。

在朗赛茶厂,喝着浓醇的藏茶,似乎回到那蓝天与广阔的草原下。

由时间关系,我们还有很多茶企未能走完。比如名山的正大茶业公司,由泰国正大集团和四川蒙山茶叶集团合资成立于1996年,他们把台湾的乌龙茶引种到蒙顶山,目前他们的乌龙茶、绿茶、黄茶在成都等市场非常有竞争力。

在蒙顶山脚下。有许多当地的茶人,他们在演绎着蒙顶山茶感人的故事,使茶香飘得更远。也有许多企业,在当地正在兴起,茶产业发展的重任在他们的身上。当他们前进的脚步越来越踏实的时候,这一方的茶事将会更为繁荣。

蒙顶山下的茶艺学校

雅安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学习氛围,一个系统的公务员都会主动地来学习茶艺,他们会很认真地学习每招每式。以茶来提升自我的修养。学习茶艺的地方,就是位于蒙顶山脚下的四川省贸易学校。

这所学校的学生,常常获得省内外的各种茶艺大奖。在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由他们参与表演的龙行十八式茶艺,规模宏大,精彩迭出。

学校最早建于1951年,当时校址还在雅安的天全县,中间历经多次发展。1998年更名为四川省贸易学校。学校在茶艺教学与制茶与评茶的专业教学方面颇有特色,正如杨校长所说,正因为有雅安茶产业的优势,有世界茶文化圣山的优势,因此这样的专业学习,既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又可以满足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002年,四川省贸易学校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开设茶艺专业的学校,从此,茶艺专业成为学校重要的教学与发展方向。学生多次代表省、市政府参加国内大型茶艺茶道的交流和表演的任务。即使是茶艺方面的专业,学生当中男生的数量并不会过少,约占1/3。

最让校长杨灿明津津乐道的是,学校的学生在就业上可谓供不应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等各地的大型茶馆,都会主动找上门来。目前学生就业率达到98%,这是一个很令人自豪的数据。

回想2004年,他们派出了108人的大型茶艺表演队伍。在现场表演令人耳目一新的龙行十八式,揉合了长嘴壶、中国武术、民乐等元素的大型茶艺表演获得了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优秀奖、一等奖。2005年,他们的学生还到过韩国参加茶艺的国际交流。2006年的时候,他们获得了全国茶艺表演电视大赛四川赛区最佳创意奖、最佳组织奖与季军。近3年来,学校有625人取得了中级茶艺技师的证书。

从事茶事教学多年的邹副校长,每次谈到茶文化教学的时候,总是神采奕奕,她介绍,学校的教学将会围绕3个方面:制茶、茶事服务、茶馆的经营与管理,侧重于茶事服务,开发到流通领域。

学校充满了青春和朝气,让每一位到访者都深切感受到,蒙顶山脚下的这朵茶艺之花正在绽放。

千秋蒙顶 茶香天下

焦虎三

在蒙顶山智矩寺,就着一杯蒙泉冲泡的蒙茶,蒙顶山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成先勤先生把蒙顶山茶从药用、饮品、贡品、产品的发展史,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喝茶的技艺娓娓道来,让我看到了蒙顶山茶的前世今生。七株茶树创茶史

传说当年茶祖吴理真在蒙山顶上只种下了7株茶树,但就这7株茶树,却开创了人类人工种茶的历史。由此,人们开始研究茶树的驯化、培育、良种化;钻研茶叶的采摘、加工、保管;琢磨茶的煎煮、冲泡;陶醉品饮、鉴赏的雅趣,挥毫泼墨、吟诗作赋。因此,蒙顶山也成了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古又称蒙山“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山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蒙顶山林木苍翠,云盘雾盖,“恶草不生生淑茗”。远在东汉,当地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零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竟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谓盛况空前。

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从宋神宗元丰初年(公元1078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100万公斤左右。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它用”,并“立为永法”。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等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贡品蒙顶山茶

2003年3月30日。蒙顶山艳阳高照。2000多年前吴理真结庐种茶的蒙顶山天盖寺香烟缭绕。古乐高奏。名山县人民政府县长杜义率众在这里举行采制皇茶大典。杜义恭读了祭文后,12名采茶僧祭祀茶祖吴理真、茶圣陆羽后,沐手焚香,在侍卫的引导下,登天梯、绕曲径,进入皇茶园,每人采摘30片茶芽,计360片(12名采僧象征一年12个月,一月30天,一年360天)。随后,交到智矩寺制茶僧手中制茶。在庄重的气氛中。制茶僧将制好的皇茶装入银瓶后。郑重地交给杜义,杜义查验无误,加盖印章,交到送茶使者名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昌陵手中。次日上午7时30分,吕火明、杜义率皇茶使者张昌陵等人沿108国道向陕西省黄陵县进发。4月2日上午8时30分,雅安市副市长吕火明致词。名山县县长杜义宣读祭文后,将蒙顶山皇茶敬献在黄帝陵前。

蒙山仙茶化开始干南朝梁吴僧梵川,他在蒙顶种茶。做了好茶后拿回去贡奉双林傅大士即傅翕,梁武帝深信奉之。而五代蜀国的毛文锡在《茶谱》中又讲了一个病僧,用上清峰茶园中的茶治好顽疾并变年轻的“龙门阵”,加之宋时,永兴寺不动甘露禅师创编《蒙山施食仪》影响全国,加剧了蒙山仙茶化,到明代正式形成。仙茶化后的茶 叫甘露茶,产于明中叶,明孝宗(公元1488年~公元1506年)时上贡京城,被皇室所看重。于是孝宗遂追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

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漂洋过海传到国外,以致唐代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蒙顶茶“应是人间第一茶”。

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顶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前3种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改革开放以来。蒙顶名茶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民众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民众青睐。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蒙顶山茶成了名副其实的百姓茶。

仙茶基地智矩寺

蒙山仙茶作为皇室祭祀之用是在清中叶之后,智矩寺就是当时制作仙茶的基地,寺内的僧人就是制作仙茶的能手。

祭天祀祖是封建中央朝廷虔诚祭祀神灵的大典,所有祭祀用品均有严格规定,并且非常讲究。

清代名山知县赵懿撰《名山县志-蒙顶茶说》。记载了仙茶采摘、制作程序和规矩。旧时,历代名山县地方官。视进贡蒙顶茶为神圣职责。每年冬天,即开始筹集经费,打造盛茶银瓶、锡瓶。次年,春茶萌发之际。知县即选定吉日,沐浴朝服,率吏上山。派采茶僧12人入“皇茶园”采摘仙茶,回归智矩寺,隔纸微烘后,拣清洁者360片为正贡。作为皇室祭祀太庙之物。在园外附近茶地采摘的茶叶,先以猛火烘焙,至半蔫取出,置于黄纸上稍晾,令诸僧围坐一张木案,揉成条形。再放置炉上,用微火慢焙至干,精选其中清润光洁者作副贡,供皇帝饮用。余叶复以焙、炒、揉,做成颗子茶,作为陪贡,数不足,采菱角湾茶充之。正贡和副贡,分别装入6个银瓶,陪贡装入18个锡瓶,用上等黄绢封裹,糊上白泥。盖上红印。遣专吏昼夜兼程,披星戴月,送往京城。到清代时。蒙顶五峰被辟为禁地,7株仙茶被石栏围起来。辟为“皇茶园”,并立碑记述甘露大师种茶的历史。民国24年碑毁园存,并留存至今。

清醇雅和,蒙顶茶韵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耳熟能详;“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脍炙人口;“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流芳百载”。这“第一茶”如何品味?昧独珍“独”在何处?蓝天白云,江流潺潺。散卷闲书,品茗遐思。偶有心得,随记于下。

蒙顶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主要品种有黄芽、石花、甘露、毛峰,传承远古的雅安藏茶也同祖同宗。而茶是茶文化的载体,是茶文化的物质核心,它的茶性、它的品质特征即自然属性,对茶文化产生决定性影响。蒙顶山茶的品种、名称、工艺、外形、滋味、风格、饮法,经祖宗先贤们数以千年的实践、总结、演变、弘扬,品种不同,各具特色,同时保留了共同的基本特性。笔者认为,蒙顶山茶“清、醇、雅、和”的品质特征即自然属性,既与茶圣陆羽“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不谋而合,又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实质高度统一。

“清”

清爽、清逸、清秀、清香,是蒙顶山茶外在美的共同特性。相对于龙井的高香、铁观音的花香、岩茶的浓香、普洱的樟香、红茶的蜜香而言,蒙顶山茶外形清秀、汤色清逸,天府之国、川西平原所特有的盖碗茶、玻璃杯。尤能扬其所长,赏心悦目,且滋味清香,清爽可口。有“清香扑鼻,舌有余甘”的韵味。何春雷副教授认为:清香浓香花香,爽口为上。或许这是蒙顶山茶被誉为“第一茶”的原因之一。

“醇”

醇厚、醇和、醇正、醇朴,是蒙顶山茶内在美的共同特性。当很多知名茶品努力塑造其浓香、青涩、霉陈、苦甘等差异性特色的时候,蒙顶山茶以醇朴之心,秉承醇和隽永之风,传承千年茶性醇厚之美德。人间“甘露”嫩绿油润、毫香馥郁、醇和鲜爽。更有微发酵的黄芽,杏黄明亮、尊贵典雅:全发酵的藏茶,油润褐红、茶香浓郁、滋味醇厚,且具消食解腻、温中和胃、有利睡眠等功能,更适合现代都市人紧张、高效、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雅”

雅致、儒雅、典雅、秀雅,是蒙顶山茶传统美的共同特性。历代文人墨客在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品蒙顶山茶,咏蒙顶山茶,赞蒙顶山茶,千古名句,数不胜数。“以茶雅志,以茶行道”,无论时间、数量、质量,堪称第一。白居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文彦博“旧谱最称蒙顶昧,露芽云液胜醍醐”;苏轼“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苏辙“南来应带蜀冈泉,西信近得蒙山茗”;陆游“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一杯蒙顶紫笋茶,陶醉多少人!秀雅宁安之地,遍地飘逸茶香。

“和”

和谐、和睦、和平、柔和,是蒙顶山茶本质美的共同特性。2008奥运开幕式盛典,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与物质载体“茶”,完美地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蒙顶山茶历史悠久,有“万茶之源”的美誉,对民族团结、国际交往,更有“独”特贡献。从大禹治水贡蒙山,到文成和亲进西藏;从皇茶祭天祀祖。到佛门蒙山施食;从川藏茶马古道,到南方丝绸之路;从义卖抗震救灾,到一杯清茶,感恩中国。无一不体现“和谐、和睦、和平”理念,植根于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的蒙顶山茶文化沉积了中华民族厚重的道德伦理和人文追求,展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风采。

蒙顶山茶性的本质是“和”。当我们的时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候,经济转轨、金融危机、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茶的恬淡、清爽、秀雅、醇和特性,与我们的心理需求十分契合。在我们品茶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我们精神愉快,赏心悦目,这是精神的享受。

从蒙顶山茶的内在品质、功能和重要性来说,早在明代《严茶议》就说:“茶之为物,西域吐番,古今皆仰信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也。是则山林草木之叶,事关国家政体之大,经国君子固不可不以为重而议处之也。”

蒙顶山茶所含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物质非常丰富,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有“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的说法。宋代徽宗皇帝《大观茶论》认为:“茶之为物,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澹闲洁,韵高致静。”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领大自然的秉性。唐代刘贞德《茶十德》认为:“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腥气,以茶驱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把饮茶人的生理需求与饮茶人的品德修养融为一体,把人际交往、礼义仁爱与茶的特性融为一体。无论在春日的暖阳下,还是在秋日的余晖间,青衣江畔一杯茶,闲暇漫饮涤凡尘,真是其乐融融。

喝茶、翻书、遐思、随想。仅此而己。

茶中故旧是蒙山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是说懂得赏琴的人都知晓“渌水”是曲牌中的奇葩,而蒙山是最早植茶的地方,亦是“贡茶”的发源地,与茶结下了千年的不解之缘。

说茶。我们便无法撇开它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历史上不乏沐浴名茶的好山好水,唯蒙山,作为茶树和“贡茶”的孕育之地,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这里兹以蒙山所产茶之珍品:黄芽、石花、甘露为例来细心品味一番蒙顶山茶的味道,再以“藏茶”为典,重温“茶马古道”的辉煌岁月。

一说蒙顶黄芽

曾被选入08奥运“五环茶”之一的蒙顶黄芽,其名称的最早来源有借名之意。道蒙烧丹以铅华为黄芽。故铅外黑内怀金华,金华为黄芽。乃铅之精华,故茶之黄芽茶之精华也。

“黄芽”鲜叶的采摘有着严格要求:于每年春分时节,当茶园内有10%左右的芽头鳞片展开时开采肥壮芽头作为特级黄芽。随着时间推移,芽叶萌发,可采一芽一叶初展(俗称鸦雀嘴),炒制一级黄芽。采摘至清明后10天结束。开始由山腰茶园采起,逐渐向山顶茶园进展,品质以顶部为佳,故为蒙顶黄芽。制法由“贡茶”演绎而来,有独特的闷黄工艺(即使芽叶在高温高湿非酶促条件下自动氧化变黄)。造就了蒙顶黄芽芽条壮硕、色泽黄亮、油润有毫、味醇浓香甜、香似熟板栗、余味不断的品质特点。

黄芽制作精湛,品味绝佳。既继承了贡茶的良好品质,在工艺上又有所创新,其现代的制作工艺是:杀青→初包→复锅二炒→复包→复锅三炒→堆积摊放→复锅四炒→烘焙干燥。

品“黄芽”,意在品味一种悠久的文化韵味。积淀千年的高贵气质;体会一种沁润心田的甘爽清冽。

二说蒙顶石花

“石花”。因“石髓香粘绝品花”谓之“石花”,以“石”命名。有自然孕育而成之意;另一说则可能是区别山东名茶之“石蕊”。

有诗云:“色淡香长品自仙。露芽新掇手亲煎。以瓯沁入诗脾后。梦醒回甘两颊涎。”――此谓古人赞美“石花”之说,更有“唐人尚茶众家由雅州之蒙顶石花。露芽、谷芽为第一。”之誉。“石花”,系绿茶类,为不发酵茶,意在保持茶叶的天然本色。由春分至清明,采摘芽型适中的单芽,每市斤芽有10000个左右。其制作类似贡茶,以后虽有所发展,但仍保持古老工艺的雏形,具自然成形朴素美姿,制造工艺大致为:一炒、一整形、一烘。以此。形成了石花成茶外直齐整,银豪显露,锋苗挺锐,有如峻峰奇石之花。冲泡后汤色清澈碧亮,品之味甘鲜嫩,香纯且久。

赏“石花”,只见芽叶饱满,沉沉浮浮,又终归于一种自然平静的美,正如我们人性所归。走向平静与祥和――“品茶如品人生”。“石花”茶汤碧中微黄。清澈明亮,饮之,如清泉般滋润,如春草般清香悠长。

三说蒙顶甘露

蒙山“甘露”。历史最早记载为,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四川通志》、《雅州府志》记有:上清峰产甘露。此上清峰系蒙顶五峰之一,为五峰海拔之最,有1450米。“甘露”,茶名来历有二:一谓,西汉年间,“植茶始祖”吴理真植7株“仙茶”于蒙山时,正值“甘露”年号。谓以“甘露茶”以作纪念(“甘露”梵语之意是“念祖”)。二是。喻意茶汤清冽回甘,犹似甘露。

“甘露”茶多采用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色泽嫩绿,持嫩性好。内含物质丰富。在总结蒙山传统名茶“玉叶长春”(宋・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创制)和“万春银叶”(宋・宣和二年即公元1120年所创制)的基础上,采用精湛的制茶工序:鲜叶摊放→高温杀青→头揉→二炒→二揉→三炒→摊放→三揉→整形提亳→烘焙→匀小堆→复火→包装,“甘露”名茶成茶有紧卷色润,身披白毫;汤碧微黄。清澈明亮;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滋味鲜爽,浓郁回甘;叶底嫩芽,秀丽匀整的特有品质。

冲泡“甘露”茶,观之,只见芽叶汲水后尽情舒展。由小小的一簇,像鲜花一样盛开在杯中。极尽美姿;品之。香高味浓,鲜爽回甘,且韵味持久,悠远深长。

四说雅安藏茶

从1000多年前的吐蕃时代到灿烂的现代社会,茶一直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藏茶带着悠悠茶香从古至今见证着历史的兴衰交替。

谈藏茶,我们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由茶而衍生出来的深刻内涵“茶马古道”。这里地茶马古道,内涵上更多是指边茶贸易之道,从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等地进入西藏,一直延伸到缅甸、印度、尼泊尔。茶马古道留下的深刻印迹无不彰显藏茶曾经的灿烂光辉!四川边茶生产历史悠久,宋代以来历代官府推行“茶马法”。明代就在雅安、天全等地设立管理茶马交易的“茶马司”,后改为“批验茶引站”。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规定雅安、天全、荣经等地所产边茶专销康藏,称“南路边茶”。

话说雅安藏茶。此定义有3大含义。一为从产地角度来说,藏茶指在原西康省汉区(现四川省雅安市范围)专为西藏及周边藏族聚居区生产的小叶种渥堆(发酵)砖茶。二是民族物质互补上的定义,历代历朝都将藏茶作为替换战马和制约藏区的锐器,曾一度使茶成为政治需要的砝码,在新中国的今天,藏荼又毫不逊色地成为连接民族友谊的纽带。三为经济上的定义。

传统藏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一般要经过杀青、初堆、初晒、初蒸、初踩、二堆、初拣、二晒、二蒸、二踩、三堆、复拣、三晒、筛分、三蒸、三踩、四堆、四晒等32道工序。耗时约6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出品。标准藏茶褐黑有光,具红、浓、醇、陈四大特色。

所谓“医食同源”,唐代茶圣陆羽《茶经》有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对属于全发酵的藏茶。中医将其药性归为昧苦、甘、性温和,认为其具有醒神益智、和胃生津、健脾去湿、化食消积等多种功效,且饮用方便,煎、煮、冲泡、提汁、干嚼均可;亦餐前、餐后,眠前、眠后,冷、热均可服用。

“藏茶”之品,不在于外形的娇美,在于滋味的纯正、朴素;观之,汤色红褐明亮,有着独特的陈醇韵味。就如历史的沉淀一样厚重绵长!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加微信:13859366756

  • 寻味方山露芽 日期:2018-04-09收藏:100 栏目:[蒙顶山茶]

    在中国这个爱吟诗爱饮茶的古老国度,每个茶名展开都是一首风景诗,可感山水的灵秀奇美,可见草木的仪态万方。有道是:名山藏名寺,名寺出名茶。方山之中,山寺之畔,春风化雨、露滋芽生。披览文献,方山露芽,因方山亦因方山寺而得的名。 方山何处是?方山寺...

  • 蒙顶山绿茶寻踪 日期:2016-09-08收藏:119 栏目:[蒙顶山茶]

    2004年,蒙顶山曾恢复采制“贡茶”的盛况,整个过程依照古代仪式进行。将摘下的360片“皇茶”茶芽,汇入一只银盘,制茶僧双手托举银盘,在众人的护送下,来到智矩寺。中午12时,司仪在大殿前展开“公文”,宣告蒙顶山“贡茶”制作仪式开始。制茶僧...

  • 蒙顶山绿茶蒸青团饼初试 日期:2014-01-17收藏:96 栏目:[蒙顶山茶]

    取出蒙顶山绿茶蒸青团饼茶置于竹篮上晾干。这一天,正好晴天,适宜晾晒成型。如果未遇晴天,最简单的烘焙方法,就是用电饭煲煮水,然后把水倒干将开关置于保温档,在锅内垫一块宣纸,将蒙顶山绿茶蒸青团饼茶放在宣纸之上,烘至适当时间再翻动蒙顶山...

  • 蒙顶山,我心中的圣山 日期:2016-01-27收藏:174 栏目:[蒙顶山茶]

    我想去蒙顶茶山,想了好多年,乙未深秋终于如愿。是时,年轻朋友大年组织去川西看彩林,在成都集合出发。我说我想早两天去,到雅安,到蒙顶山去看茶。大年一口答应,并说愿意开车一路陪我。当地茶人得知,也说要在雅安当地接,尽地主之谊。朋友们...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