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文章 蒙顶山茶简介 蒙顶山茶产地 蒙顶山茶历史 蒙顶山茶茶艺 蒙顶山茶分类 蒙顶山茶工艺 蒙顶山茶功效 蒙顶山茶传说 蒙顶山茶荣誉
蒙顶山茶
绿茶
蒙顶山茶精选
茶叶
红茶
乌龙茶
白茶
黑茶
花茶
黄茶
茶具
其他
  • 蒙顶山寻踪山野茶 日期:2018-10-19栏目:[蒙顶山茶]

    悠扬的茶香,常会让人联想到那深山云雾、绿意盎然的茶山,茶游天下,除了茶,还有与茶有关联的无数故事,更有使人忘却归路的名景古迹、名山大川 本刊记者将到第一线,在自然之中,追寻茶香的踪迹,泱泱中华,博大华美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带更多读者...

  • 我的蒙顶山蒸青小团饼 日期:2018-10-15栏目:[蒙顶山茶]

    从蒙顶山归来,适遇雨雾天气,所采茶芽更加湿润,想来如果用于炒茶必定不当,于是尝试以唐宋蒸青团饼的方法来DIY,以得到想要的蒸青团饼。 正是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适宜将在高山采制的一芽两叶的茶青用于蒸青做成团饼,所谓“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

  • 蒙顶山的千年茶史传奇(万字精华) 日期:2018-10-15栏目:[蒙顶山茶]

    蒙山有天漏之称,传系当年女娲补天所漏,故一年之中有200多日为雨天。 为了最近距离地接触与感受蒙顸山茶,这一天,我们栖宿于蒙顶山上。是夜,雨雾深锁,雨打树叶,大风吹拂。且有虫鸣不断,疑为仙家居处,翌日,雨雾越发朦胧,而茶正发芽,已过...

  • 茶中故旧是蒙山 四种名茶铸辉煌 日期:2018-10-15栏目:[蒙顶山茶]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是说懂得赏琴的人都知晓渌水是曲牌中的奇葩,而蒙山是最早植茶的地方,亦是贡茶的发源地,与茶结下了千年的不解之缘。 说茶。我们便无法撇开它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历史上不乏沐浴名茶的好山好水,...

  • 清醇雅和,蒙顶茶韵 日期:2018-10-15栏目:[蒙顶山茶]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耳熟能详;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脍炙人口;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流芳百载。这第一茶如何品味?昧独珍独在何处?蓝天白云,江流潺潺。散卷闲书,品茗遐思。偶有心得,随记于下。 蒙顶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 蒙顶山茶旅——走进蒙顶山 日期:2018-10-15栏目:[蒙顶山茶]

    行走蒙顶山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千百年来。屹立于川西南。 蒙顶山,横亘于雅安市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延伸至雅安境内。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

  • 蒙顶山茶 千年茶事古与今 日期:2018-10-15栏目:[蒙顶山茶]

    蒙山有天漏之称,传系当年女娲补天所漏,故一年之中有200多日为雨天。 为了最近距离地接触与感受蒙顸山茶,这一天,我们栖宿于蒙顶山上。是夜,雨雾深锁,雨打树叶,大风吹拂。且有虫鸣不断,疑为仙家居处,翌日,雨雾越发朦胧,而茶正发芽,已过...

  • 蒙顶山“雨雾蒙沫”遇好茶 日期:2018-10-14栏目:[蒙顶山茶]

    人之依恋绿色,是因为绿色象征生命和活力,这仿佛是血液里潜伏的因子,一旦被不经意地一拨,那种久违的感觉立刻被唤醒。蒙顶山之行,那无限葱绿的感受竟是如此的亲切,以至于虽时过境迁,但当写下标题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清爽竟又再次侵入心底,蒙...

  • 寻味方山露芽 日期:2018-04-09栏目:[蒙顶山茶]

    在中国这个爱吟诗爱饮茶的古老国度,每个茶名展开都是一首风景诗,可感山水的灵秀奇美,可见草木的仪态万方。有道是:名山藏名寺,名寺出名茶。方山之中,山寺之畔,春风化雨、露滋芽生。披览文献,方山露芽,因方山亦因方山寺而得的名。 方山何处是?方山寺...

  • 蒙顶山绿茶寻踪 日期:2016-09-08栏目:[蒙顶山茶]

    2004年,蒙顶山曾恢复采制“贡茶”的盛况,整个过程依照古代仪式进行。将摘下的360片“皇茶”茶芽,汇入一只银盘,制茶僧双手托举银盘,在众人的护送下,来到智矩寺。中午12时,司仪在大殿前展开“公文”,宣告蒙顶山“贡茶”制作仪式开始。制茶僧...

蒙顶山茶属于什么茶

蒙顶山茶,亦称“蒙顶山茶”,属于绿茶类,因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山之顶,故名“蒙顶山茶”。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蒙顶甘露,这种茶紧卷多毫,色泽翠绿,鲜嫩油润、香气清雅,味醇而甘;冲泡后汤色绿黄,透明清亮,饮之清香爽口,沏二遍水时,越发鲜醇,齿颊留香。其外汤色碧清微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浓郁回甜。

相传西汉时,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久饮该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

明代着名医学家李时珍所着《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顶山出者温而主祛疾……”也清楚地表明了蒙顶山茶是唯一中性茶这一无可比拟的功效。而现代医学对蒙顶山绿茶的研究表明,常饮蒙顶山绿茶,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据全国茶叶研究所化验专家分析,蒙顶山茶中含物质丰富,如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而且在全国第三届防治食道癌学术论文集中,华西医大研究人员以蒙顶山绿茶为实验品作食道癌防治的论文中已证明蒙顶山绿茶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在炎炎夏季,蒙顶山绿茶更可作为人们消夏的首选饮品。因为蒙顶山绿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所以,人们若在暑热天喝蒙顶山绿茶,自然可以定心安神、消暑去热。所以蒙顶山绿茶不啻为充满功效的、无热量的天然健康饮料。

蒙顶山茶的产地

蒙顶山茶产于四川蒙山。蒙山跨雅安市名山区、雅安市雨城区两地,山势巍峨,峰峦挺秀,

绝壑飞瀑,重云积雾。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亦称五峰。相传2000多年前,僧人甘露普慧禅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蒙山五顶,中顶上清峰最高。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这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久饮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文学家王心鉴在《蒙山行》一诗中写道:“踏雪蒙山去,石径入茶畦。云深无俗迹,泉壑有禅机。灵茗倚古寺,仙竹傍天梯。此间尘嚣远,不欲思归期。”此诗描写了蒙顶山特色独具的茶文化。

蒙顶山茶采摘条件 蒙顶甘露采摘细嫩,每年春分时节,当茶园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发明,就开园采摘,选材颇为挑剔,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

蒙顶山茶产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蒙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西部,由上清、玉女、井泉、甘露、菱角等五峰组成。诸峰相对,状若莲花,山势巍峨,峻峭挺拔。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mm,常细雨蒙蒙、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叶中合氮物质的形成,也增加了氨基酸、蛋白质、咖啡碱、茶素、维生素C的含量。

蒙顶山茶的历史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顶山出者温而主疾……”也清楚地表明了蒙顶山茶是唯一中性茶这一无可比拟的功效。 现代医学对蒙顶山茶的研究又表明,常饮蒙顶山茶,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据全国茶叶研究所化验专家分析,蒙顶山茶中含物质丰富,如茶多酚(抗辐射,抗衰老,抗癌)、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而且在全国第三届防治食道癌学术论文集中,华西医大研究人员以蒙顶山茶为实验品作食道癌防治的论文中已证明蒙顶山茶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在炎炎夏季,蒙顶山茶更可作为人们消夏的首选饮品。因为蒙顶山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所以,人们若在暑热天喝蒙顶山茶,自然可以定心安神、消暑去热。所以蒙顶山茶不啻为充满功效的、无热量的天然健康饮料。

蒙顶山茶的历史溯源

西汉时期

吴理真是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0年)人,开始在蒙山种植茶树,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据说至今蒙山顶上留下的七株茶树是当年吴理真所种。

唐代

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蒙顶山茶开始入贡皇室。列入贡茶;宪宗元和8年(公元813年) 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公元816年 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 公元825年 李肇撰《唐国史补》: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文宗开成5年(公元840年) 蒙顶山茶传入日本。

宋代

到了宋代,茶叶成为与盐、铁一样重要的生活物质和军需物质,对宋代中央财政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宋代《金石苑》记载: “甘露祖师由西汉出现,吴氏之子,法名理真,自岭表来,住蒙山植茶七 株,以济饥渴。元代京师旱,敕涨秦二相,诏求雨济时,师入定救旱,少顷,沛泽大通。神宗熙宁7年(公元1074年)、9年(公元1076年) 提举茶马司先后在名山、百丈设置“茶场”,尽“榷”全县茶叶。 神宗元丰4年(公元1081年) 皇帝下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7年) 重申神宗原诏:“用名山茶易蕃马”并“定为永法”。 孝宗淳熙13年(公元1186年) 蒙顶山茶创始人吴理真,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上清峰的七株“仙茶”,进一步神化,列为正贡茶。并在该处修建石栏围护,取名“皇茶园”。

明代

蒙顶贡茶,改制芽茶进贡。蒙饼制艺,开始改为炒青,重色、香、味、形。所制黄芽、石花、芽白、雀舌驰誉全国。创制“甘露”名茶,质量超过唐、宋时代的“石花”。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祛疾。”

清代

蒙顶“仙茶”演变为皇室祭祀太庙之物,“皇茶园”外所产茶叶,开始列为正贡,副贡和陪贡。 德宗光绪32年(公元1906年) 名山王恒升、李裕公等18家茶商,为抵制印茶侵销西藏,集资5万两白银筹建“名山茶叶有限公司”。

民国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名山县成立茶业同业公会,入会会员172人。

新中国

1958 年 中共名山县委按照毛主席关于“蒙顶山茶要发展,要和群众见面”的指示,组织800余人上蒙顶山开荒种茶。并以净居庵为场部,建立了茶叶培植场。 1959年 “蒙顶甘露”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3年 成立“四川省国营蒙山茶场”。 1979年 国营蒙山茶场李家光等人在蒙顶山中部海拔1400米处柴山岗娄子岩,发现四株千年古茶树。 1981年 “蒙顶”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 2003年 “蒙山茶场”改制为“四川省蒙顶皇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 《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在蒙顶山发表,明确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地位。 2012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公布认定2012年度中国驰名商标,名山县“蒙顶山茶”证明商标顺利通过认定,成为四川省首个茶叶类地理标志类驰名商标,雅安首个农产品类驰名商标。

蒙顶山茶茶艺

蒙顶派茶道分蒙顶山茶艺“天风十二品”和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两大类,分属典雅派与刚健派。两派一柔一刚,一文一武,一静一动,这和中国诗词风格的“婉约派”、“豪放派”一样相映成趣,乃蒙顶派茶道、茶艺“技”、“艺”双绝,被誉为中国茶文化艺术的两大里程碑。

天风十二品

相传是蒙顶山茶开山祖师“吴理真”所创,本来用于祭祀女娲使蒙顶山独享天外风雨润泽的。历经两千年的风雨,演变成着名的蒙顶山茶艺。讲的是如何泡茶、闻香、送茶、饮茶的奥妙。它包括玉壶蓄清泉、甘露润仙茶、饮客凤点头等12道程序,表演者通常需要沐浴焚香后在山顶表演。茗烟与仙雾渐融渐逝,神思共天,且合且离,可谓将茶艺的雅致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龙行十八式

指蒙顶山“禅茶”中所独创的十八道献茶技艺。相传,“龙行十八式”茶技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茶艺只在蒙顶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渐传入民间。创下融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为一体的茶技——蒙顶派“龙行十八式”。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水乳交融,更奠定了蒙山作为世界茶文化圣山的至尊地位。

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属刚健派。在国人心目中,茶道似乎是追求静穆优雅的高雅艺术的代表。但是,“龙行十八式”茶技却与传统的茶道大异其趣,表现出一种刚健向上的艺术风格,以阳刚之美独树一帜,成为古今茶文化中一道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中央一台、中央二台、中央三台、中央四台、凤凰卫视,江苏、贵州、西藏、四川等全世界30多家电视台都纷纷进行专题或者新闻报道。“龙行十八式”茶技,它是指蒙顶山“禅茶”中所独创的十八道献茶技艺。“龙行十八式”茶技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充满玄机妙理。掺茶师手持嘴长一米多的长嘴铜壶,翻转腾挪,提壶把盏,准确将水注入杯盏中。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式式龙行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蒙顶山茶种类

现如今提到的蒙顶山茶是四川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有传统名茶,也有新创制的,其中品质最佳的有“蒙顶甘露”、“蒙顶黄芽(属于黄茶)”、“蒙顶石花”等。今日这些“凡茶”,其实早已胜过昔日的“正贡”仙茶了。蒙顶山茶绝对是健康养生,送礼之上品。

蒙顶山茶制作工艺概述

古时采制蒙顶山茶极为隆重而神秘。每逢春至茶芽萌发,地方官即选择吉日,一般在“火前”,即清明节之前,焚香淋浴,穿起朝服,鸣锣击鼓,燃放鞭炮,率领僚属并全县寺院和尚,朝拜“仙茶”。礼拜后,“官亲督而摘之”。贡茶采摘由于只限于七株,数量甚微,最初采六百叶,后为三百叶、三百五十叶,最后以农历一年三百六十日定数,每年采三百六十叶,由寺僧中精制茶者炒制。炒茶时寺僧围绕诵经,制成后贮入两银瓶内,再盛以木箱,用黄缣丹印封之。临发启运时,地方官又得卜择吉日,朝服叩阙。所经过的州县都要谨慎护送,至京城供皇帝祭祀之用,此谓“正贡”茶。在正贡茶之后采制的,是供宫廷成员饮用的,制法亦精,有雷鸣、雾钟、雀舌、白毫、鸟嘴等品目。

如今,蒙顶山茶是四川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有传统名茶,也有新创制的,其中品质最佳的有“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青芽”、“蒙顶石花”、“蒙顶毛峰”、“碧潭飘雪”等。今日这些“凡茶”,其实早已胜过昔日的“正贡”仙茶了。

蒙顶甘露采摘细嫩,每年春分时节,当茶园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发明,就开园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

蒙顶山茶制作工艺详解

加工工艺分为高温杀青、三炒三揉、解块整形、精细烘焙等。

上乘的蒙顶皇茶,每年只采摘一季,从采摘到制作成成品,要经过十三重工序。

每年清明时节,采茶姑娘或提着茶蓝,穿行于茶林之间,开始采摘新茶。采摘标准十分严格,雨、露水芽不采,病虫芽不采,芽叶长度都在1.5~2厘米之间,不够或超过长度的都不采,每个芽头必须由采茶姑娘用食指和拇指挟住从茶树上折下来,而绝不能用指甲去掐。如此采摘的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每斤成品茶约有茶芽4~5.5万个叶片。

每一盒蒙顶皇茶,在采摘之后,还要经过以下这样的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头揉→炒(烘)二青→摊凉→二揉→干燥(炒或烘)→做形提毫→烘干→整理→拼配→烘焙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这样精心制作的蒙山皇茶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扁形茶、外形扁平黄亮,卷形茶紧、细、卷曲披毫,针形茶紧、细、圆、直、显毫,这已经不仅仅是茶叶,更称得上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了。

蒙顶山茶功效作用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顶山出者温而主祛疾……”也清楚地表明了蒙顶山茶是唯一中性茶这一无可比拟的功效。

而现代医学对蒙顶山绿茶的研究表明,常饮蒙顶山绿茶,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据全国茶叶研究所化验专家分析,蒙顶山茶中含物质丰富,如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而且在全国第三届防治食道癌学术论文集中,华西医大研究人员以蒙顶山绿茶为实验品作食道癌防治的论文中已证明蒙顶山绿茶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

在夏季,蒙顶山绿茶更可作为人们消夏的首选饮品。因为蒙顶山绿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所以,人们若在暑热天喝蒙顶山绿茶,自然可以定心安神、消暑去热。所以蒙顶山绿茶不啻为充满功效的、无热量的天然健康饮料。

蒙顶山茶创始传说

当地关于蒙顶山茶创始的传说:“昔普惠大师生于西汉,姓吴氏,挂锡蒙顶之上清峰中,凿井一口,植茶数株,此旧碑图经所载,为蒙山茶之始矣。

清雍正《四川通志》也记载了这一传说:“名山县蒙山上清峰甘露井侧产茶,叶厚而圆,色紫赤,味略苦。春末夏初始发,苔藓庇之,阴云覆焉。相传甘露大师自岭表携灵茗播五顶。

蒙顶山茶民间传说

相传,很古的时候,青衣江有条仙鱼,经过千年修炼,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这里正巧碰见一个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 茶树越长越旺。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但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山茶因此世代相传,朝朝进贡。贡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专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午夜驾小船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快马送到京城,煮沸冲沏那珍贵的蒙顶山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后与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蒙顶山茶的获奖与荣誉

蒙顶山茶在历代名茶中的地位较高。要说“评比”的话,历代都是冠军、金奖,然而古代一般没有这样的评比。唐代称“第一”五代称“尤佳”,宋代称“最佳”、“独珍”,明代称“最上”,清代称“最佳”“最好”、“均佳”。这里的“第一”、“最”、“尤”都是至好的意思,都是“含金量”百分之百的“足赤”。[2]

蒙顶山茶号称天下第一,是唐宋时期的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