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简单介绍 历史溯源 产地茶旅 保存方法 冲泡方法 制作工艺 品鉴冲泡 功效作用
坦洋工夫
红茶
坦洋工夫精选
茶叶
乌龙茶
白茶
黑茶
花茶
黄茶
绿茶
茶具
其他
  • 坦洋工夫——红韵金汤好功夫 日期:2019-10-01栏目:[坦洋工夫]

    刚入夏的时节,绽放了一季的烂漫鲜艳早己退去,大雨初霁后山间弥漫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泥泞和衰败是种无奈,但道法自然,换来的却是季节更替的风土厚礼。新茶来了,坦洋村新一年的茶王也诞生了,续写着著名的中国红茶坦洋工夫的不凡功夫。这一日,...

  • 寻访福建最美茶乡第二季之福至山海安宁茶乡 日期:2019-10-01栏目:[坦洋工夫]

    全家福安,一生长乐。新春伊始,习近平主席这句暖心的祝福语,巧妙地嵌入了福建的两个地名,让全国人民以及全球华人都认识了它们。 福安,三面环山,如同屏障,可抵寒潮,南面滨海,吹拂着柔和的海洋性季风。独特的地形,温暖湿润的气候,正是孕育...

  • 行走在坦洋工夫的发源地——坦洋村 日期:2018-10-23栏目:[坦洋工夫]

    这个时节,绽放一季的烂漫早已鲜艳褪去,大雨初霁后的田塍园径旁,依稀可以看到零落成泥的花瓣残骸,这是种无奈,尽管我们都想极力去挽留。毕竟,道法自然,自然的季节更替并不因人的情感和意志而停滞或推延,该去的终究要去,该来的终究是会来的...

  • 坦洋工夫红韵 细品活色生香 日期:2018-10-19栏目:[坦洋工夫]

    特别喜欢到朋友的茶会所里喝茶,因为可以喝到很多不同于市面的私房茶。小郭和小蔡就是一对把茶会所开在家里的夫妻茶人,他们的茶会所有家的温馨,有茶的风雅,更吸引人的是他们的私房茶。 小郭是福安社口人,对坦洋工夫情有独钟,他所珍藏的坦洋工...

  • 坦洋工夫的文化之旅 日期:2018-10-15栏目:[坦洋工夫]

    仲春4月,我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坦洋村。汽车在进村路口立有的两块古朴的大石墩前停下。一块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的茶叶鉴赏家骆少君题写的工夫红茶甲天下:另一块是被誉为福建茶界泰斗的张天福题写的坦洋工夫发祥地。一个只有2000多人口的闽东偏远的...

  • 看“坦洋工夫”世家的百年沉浮 日期:2018-10-15栏目:[坦洋工夫]

    进入盛夏,茶香依然飘溢。在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绿的是一畦畦齐整的茶园,红的则是家家户户烘制的坦洋工夫。就在这茶香弥漫的村落里,吴氏茶叶世家繁衍生息,与坦洋工夫结下了不解情缘。茶兴,则家族兴;茶落,则家道落。本...

  • 形色各异的坦洋工夫“茶银票” 日期:2018-10-15栏目:[坦洋工夫]

    坦洋“振泰兴”茶行发行壹角拣工暂用票为现存最明显有体现为茶行专为支付拣工专门发行的“茶银票”,票面为横版印刷,黄色花纹为底,“茶银票”正中间有一中式建筑风格,与闽东古民居很相像。依山而建,可能是当时坦洋“振泰兴”茶行全景。左右两边...

  • 百年品牌“坦洋工夫”引领福安茶产业重振雄风 日期:2018-10-15栏目:[坦洋工夫]

    为实施品牌战略,再展“坦洋工夫”雄风,福安市进一步加强对“坦洋工夫”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管理,制定出台了《坦洋工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坦洋工夫”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明确名牌茶叶质量标准,规范产品质量要求,规定了使...

  • 千锤百炼的红茶——坦洋工夫 日期:2018-10-15栏目:[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之所以能驰名中外,原因在于其精致讲究的制作技艺。千锤百炼的工艺造就了坦洋工夫红茶的漂亮外形与酵厚滋味以及浓郁细腻的迷人香型。 对于闽红之首的坦洋工夫来说,它的采制有着复杂的工序。红茶工艺,从民间药用开始,不断臻于精制。由绿...

  • 坦洋工夫在世界行走 日期:2018-10-12栏目:[坦洋工夫]

    坦洋茶商当年与外国人做生意是采取贷款的形式,每年农历二月二,茶商便到福州向各国商家领取“茶银”。茶银用桶装,一桶是一千元。春初,从外国人手里运起一船船白银,春末、秋后把一船船的茶叶运给他们。当时村边的清溪还可通航载重一吨多的小船,...

坦洋工夫简介

坦洋工夫,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坦洋工夫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品以茯砖、黑砖、花砖、青砖、湘尖等产品为主,在古代,一部分内销山西、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西藏、蒙古等地,一部分加工制压成砖,除内销西北各地外,还外销苏俄,特称“砖茶”。

坦洋工夫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坦洋工夫。至16世纪末期,坦洋工夫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2010年04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坦洋工夫”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坦洋工夫”世家的百年沉浮

进入盛夏,茶香依然飘溢。在“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绿的是一畦畦齐整的茶园,红的则是家家户户烘制的“坦洋工夫”。就在这茶香弥漫的村落里,吴氏茶叶世家繁衍生息,与“坦洋工夫”结下了不解情缘。茶兴,则家族兴;茶落,则家道落。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平凡茶叶世家的悲欢故事,穿越百年风云,探究“坦洋工夫”的沉浮历史以及世代福安茶人对“坦洋工夫”那份亘古不变的执著与梦想。

鼎盛:木桶挑银富甲一方

“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白银用斗量,船泊清凤桥。”就在民谣朗朗传唱“坦洋工夫”好光景的年代,世代务农的吴氏家族从谷岭(今晓阳镇岭下村)迁居坦洋经营茶庄,开始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吴步云是那一代茶人的佼佼者,其为人宽厚,机敏过人,奔走闽粤,与洋人做茶叶生意,船装舶运,贩茶巨万,“不数年大获奇赢”。

1903年,年仅20岁的吴庭元继承父亲吴步升、伯父吴步云的茶叶生意,打出“元记茶行”商号,精制“坦洋工夫”红茶。趁着火红茶市,茶行迅速崛起,拥有铺面36间,伙计百余人,茶山4座,精制茶厂1家,拣茶工、制茶师傅两三百人,年产精制“坦洋工夫”2000余件、200多吨,远销英国、俄国等地。他还在福州开设茶栈,挂英国人的牌照,专门接洽洋行和外商,并用自己的画像在香港注册“元记”金骏眉商标.html' target='_blank'>商标。每件出自“元记茶行”的茶叶中。都会放置一张中英两种文字的“元记”商标。“元记”商标便随着“坦洋工夫”远涉重洋。

讲述着祖父的辉煌茶事,吴庭元的孙子、现年71岁的吴润泉老人双眼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当年与外商做生意,茶行采用先收银元后给茶叶的办法。每年二月初二刚过,吴庭元便赶往福州茶栈,向客商收取茶银定金。每千块银元装一桶。经水路运回村里,春末秋后再给客商发去一船船茶叶。几十担荼银首次运回时,坦洋沸腾了,人山人海争睹这一风光场面。啧喷的惊叹声、吱呀的扁担声、叮当的银元碰撞声,久久回荡在山村里。白花花的一桶桶银元挑进吴家大宅。吴庭元的老母亲还以为儿子哪里劫得的不义之财,霎时吓晕过去。

“‘坦洋工夫’的鼎盛,成就了祖父辉煌显赫的一生。”坐在祖宅老屋里,品着刚刚制作的“坦洋工夫”,吴润泉老人满脸自豪。

没落:老字号轰然倒下

民国二十三年以后,战事连连,日寇侵华更是阻断了海路,“坦洋工夫”从兴盛的顶峰跌至谷底,产量由从前的10万箱降至4万余箱。据当时国民党第三战区政治部调查记录“福安只有茶户200户,茶农900人”。同一时期发行的《福安茶叶茶号》一书亦云,坦洋茶号仅剩11家。“坦洋工夫”中落,战后亦未能恢复元气,濒于绝境。

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坦洋工夫”日渐冷落,“元记茶行”和吴氏家族踉踉跄跄一路前行。

1934年,位于坦洋上街桥头的“元记茶行”突遭大火被焚为灰烬。茶行毁了,吴氏家族由此元气大伤,陷入困境。“吴老,这些钱不多,您先拿着,等来年茶银发放时再还吧。”吴庭元来到村里瓦匠家订购瓦片重建“元记茶行”时,这位瓦匠却给他捧来了一把银元。翌年,移到上街中段,“元记茶行”拔地而起,重新开张。村里也从此留下了“赓俞订瓦,反收订金”的佳话(注:吴庭元,字赓俞)。

新建“元记茶行”拥有12个铺面,以“子丑寅卯”等12个生肖为序,逐一标注铺面门板及茶具。“元记茶行”浴火重生,可好景不长,蔓延的抗日战争让茶行再度陷入困境。通往欧美、东南亚的海路阻断,“坦洋工夫”的主要销路被堵死,昔日拥有大小30多家荼行、各类店铺140多家,繁盛一时的茶行街顿时空前寂寥。“茶叶没路走,茶农挖茶头;茶败坦洋败,两街凉溜溜;一路凄泪流,茶行变坟丘……”当年的坦洋民谣诉说着“坦洋工夫”的浮华变迁和沧桑记忆。

精减伙计,缩小门面,红茶年产量从早年的数千件,锐减至两三百件,“元记茶行”顽强坚守了6年后,终因惨淡茶市倒在了战火烽烟中。日军投降后,吴润泉的父亲吴奇玉接过衣钵,关停了两年的“元记茶行”重新开业,年产“坦洋工夫”红茶五六百件,日渐复苏。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元记茶行”的生意难以为继,吴家祖辈创下的“老字号”轰然倒下。

复兴:做最好的红茶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福安先后建立国营坦洋及福安茶厂,“坦洋工夫”一度重现生机。可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与苏联的茶叶贸易中断,红茶出口受阻。随之而来的茶叶布局调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打造“坦洋工夫”品牌,重振百年老字号雄风,摆上了福安茶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坦洋工夫”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吴氏家族沉眠了30多年的茶叶梦被唤醒。

凭着年少时在茶行里耳濡目染学得的制茶技艺。1982年,“元记茶行”第3代传人吴润民在社口镇区开垦荒山,发展茶园,创办茶庄,制作绿茶,正值壮年的吴润民开始了吴氏家族的茶业复兴之旅。但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次生意失败,却让吴润民几年来的积蓄付之东流。随后的日子,他心灰意冷,一直蜗居在坦洋祖宅里,每年做上几十斤的“坦洋工夫”红茶打发生计,但他依然是坦洋村沿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坦洋工夫”的几位老茶人之一。

光阴荏苒,进入21世纪,福安打造“坦洋工夫”品牌、重塑百年名茗辉煌的种种力举,让吴润民又一次燃起了希望。

“村里的茶商又多了起来,都是现钱交易。‘坦洋工夫’好的每公斤甚至能卖到四五千元。”已经68岁的吴润民今年开春就制作了200多公斤“坦洋工夫”红茶,且供不应求。40岁的侄儿吴高峰也向他学做红茶。两人还一起办起了“坦洋工夫”菜茶育苗场,插育茶苗2万多株,并复垦了三四十亩老茶园。

“现在正是‘坦洋工夫’红茶再次红火的时候。”老人说,他和族人商议过,筹划着要将当年由于历史原因还在别人手里使用的“元记茶行”买回来,合股办茶厂,重新注册“元记茶行”商标,把沉寂了几十年的老字号打响,重现祖父当年的辉煌。

“祖宗在坦洋,茶山在坦洋,人也在坦洋。我要把祖宗传下来的制茶工艺和‘元记’,商号传下去,做最好的‘坦洋工夫’红茶!”头发花白的吴润民,脸上写满了执著、信心和希望。

行走坦洋村

小小的山村改变了太多的模样。

这里是“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一百多年前,“坦洋工夫”就在国际上获奖,风靡欧洲,每年出口数万担(每担一百斤)。据说,当时从欧洲寄信到坦洋,只要在封皮写上“中国坦洋收”,就可以了!

坦洋工夫

如今,这里又是什么模样?“坦洋工夫”红茶,在市场上的名声已经越来越不如前。根源,似乎只有从源头才能追寻到坦洋工夫。

探访:景·致

“二月择茶惊蛰天,家住坦洋大路边。赶紧做鞋做饰裤,脚踏茶行好赚钱。也有老人诸娘仔,也有后生共少年。”一曲《择茶歌》,活灵活现表现出茶乡坦洋在采茶季节的火热情景。传唱于民间的歌谣如今是很难再听到了,但探访坦洋,总是会有一些收获的吧。

从福安市社口镇乘坐小三轮往坦洋,路宽只有两米多,且坑坑洼洼,沿着山腰盘绕。山谷底是一条小溪,在阳光下泛发着粼粼的波光。就是这条现在看起来涉足能过的小溪,70多年以前还能通航载重一吨多的小船,把坦洋村生产出的“坦洋工夫”红茶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

这就是曾经扬名世界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

近30分钟后,首先展现眼前的是一座廊桥,司机说坦洋到了。原来这就是坦洋村的茶叶交易桥——真武桥,坐落在村口。这座桥上面是木质廊屋,底下部分却是用花岗岩砌成的有一定弧度的石拱桥,石木

结合,一股说不出的怪异。据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真武桥也是木质廊桥,现在这模样是1989年重修后改造的。不管怎么说,坦洋的古宅还是存在的,“坦洋工夫”红茶也是存在的,而坦洋村留在历史风尘中的一段传奇,也是时时被人提起。

但是当年茶乡红火的景象已经远去!

在坦洋村,记者只发现两个茶厂正在生产茶叶——用机器的。而在好多宅院里,记者却看到一家几口人在挑拣茶针,茶青也不多,百把斤的样子。知情人相告,这些茶农是把挑好的茶针拿到真武桥上去卖,每天都会有人来收茶,或者就是自己手工制作,到时转卖给大茶厂或零散卖掉。看得出来,现在坦洋人更多的是小户经营,茶叶生产形不成规模。

这一切,与“坦洋工夫”名闻世界的历史相对照,是何其的让人辛酸!

揭密:史·事

清光绪年间,是“坦洋工夫”名声鹊起的时期。到了民国初年,达到鼎盛阶段。据《福安县志》记载,最兴盛时,坦洋一条街就有36家茶行,每年制干茶两万多箱。茶叶收购的范围方圆几百公里,揽括7、8个县,畅销20几个国家。

茶业的兴盛带来了坦洋村的空前繁荣,街上新屋林立,现在的古宅几乎都是那时候建造的。短短一公里长的街道上,就有各类店铺140多家。坦洋茶行,临街是铺面式,有两层、三层,最高为四层。底层供收购茶叶用,二层放置各种制茶设备,为精制之所,三层则做仓库。据说其中一家元记茶行,由三座房屋组成,共有铺面36间,雇工百余人,拣茶工两百多人,一年能制作干茶2000多担(合计20多万市斤),规模放到今天来说都算大了。

坦洋茶商当年与外国人做生意是采取贷款的形式,每年农历二月二,茶商便到福州向各国商家领取“茶银”。茶银用桶装,一桶是一千元。春初,从外国人手里运起一船船白银,春末、秋后把一船船的茶叶运给他们。当时村边的清溪还可通航载重一吨多的小船,小船来回穿梭,也增进了与国外的接触。据说,在那时期,从国外寄到坦洋的信笺,无须在前面冠以省、地、县的详细名称,只要写个“中国坦洋”,就可以收到了。

当年坦洋的茶商是以邻近的村庄作为“根据地”,收购茶农的初制干茶。茶农一年的收入都是要等到接近年终时一起发放,于是,在发放茶银时,也就出现了壮观的一幕。以当年最大的茶行元记茶行为例,它的茶叶收购基地是邻近的岭下村,有一年发放茶银,出动了70多人,挑着140多桶银圆(每桶1000块),在山路上摆开浩浩荡荡的一字长蛇阵,场面非常壮观。

有些大户茶农,收到茶银,都不禁惊叫起来:“冬天我们挖的番薯还没这么多哩!”

坦洋工夫茶的保存方法

坦洋工夫红茶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黄色,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对于这么好的茶叶,很多茶友购置回来后,一般都不会立即饮完,这就涉及到如何保存坦洋工夫红茶的问题了。接下来,小编将与茶友们分享下坦洋工夫红茶的储藏方法。

坦洋工夫红茶的具体储存方法如下:

坦洋工夫茶的保存方法

一、罐装储存法

目前购买的茶叶一般都是用铁听包装的,取饮相对更加方便,当然用罐储存坦洋工夫红茶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如果用新的铁听或者盛放其他食品的铁听,建议可以用茶叶末擦洗罐壁去除异味。将盛有坦洋工夫茶叶的铁听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可以有效防止铁听氧化以及茶叶陈化。

二、瓦坛储存法

如果从茶叶的香气方面考虑,用瓦坛算是最佳的储存容器。把坦洋工夫红茶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干燥、无异味、无裂缝的瓦坛中,在瓦坛中放置一小点石灰粉,能够有效防止茶叶受潮,然后再用棉花团将坛口封住。建议每隔两个月换一次石灰,有利于保持茶叶干燥与香气。

三、冰箱储存法

冰箱都有保鲜的功能,低温可以减缓坦洋工夫红茶的氧化陈化过程。但是在冷冻之前一定要将坦洋工夫红茶包裹严密,选用高密度的食品包装袋,尽量包的厚实一些,挤压出袋内的空气,然后放入冰箱冷藏柜中,等到再次取出时,坦洋工夫茶叶的色香味基本保持不变。

以上便是坦洋工夫红茶的基本储存方法,相对而言,冰箱储存法操作比较简便,使用也是最多的。茶叶最重要的就是品质,学会坦洋工夫红茶的保存,让你时刻品尝到最纯真的茶叶原味。

坦洋工夫的冲泡方法

主要用具:瓷质茶壶、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茶具在表演台上摆放好后,即可进行祁门工夫表演。

工序:

(一)“宝光”初现

坦洋工夫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坦洋工夫。

(二)清泉初沸

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三)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四)“王子”入宫

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轻轻拨入壶中。坦洋工夫也被誉为“王子茶”。

(五)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的关键。冲泡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刚才初沸的水,此时已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六)分杯敬客

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

(八)观赏汤色

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坦洋工夫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九)品味鲜爽

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坦洋工夫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十)再赏余韵

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

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收杯谢客

收杯谢客

收杯谢客

(十二)收杯谢客

坦洋工夫适于调饮。然清饮更难领略坦洋工夫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

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 有的爱茶人都像这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总的来说,建议使用大壶或大杯冲泡,这样会更好地保持它的香味和滋味。有些茶,待茶汤冷后会出现苦味或涩感,而上好坦洋工夫茶汤冷后,却会有甜味润口,且有耐泡、再浓也不苦的特点。

茶具选用茶壶茶杯组泡,杯子选用白瓷杯或玻璃杯。采用工夫泡法也可,但要用瓷类盖碗或玻璃组具。因为玻璃杯和瓷杯口大,属口开放型,而且杯壁保温性好,散热均匀,常用于冲泡。将杯具洗净暖热之后,即将5~8克放入白瓷杯中,然后冲入沸水,3~5分钟后出水,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品味。一杯茶叶通常可冲泡8~10次,与乌龙茶的功夫泡法基本相同。 [9]

水温控制

冲泡的水温

掌握冲泡坦洋工夫的水温是非常重要的,适合的水温有利于坦洋工夫茶叶香气、滋味以及所富含的内含物的浸出。一般我们选用煮沸后自然凉至90℃左右的水冲泡,会较传统绿茶水温偏高的原因是在于坦洋工夫的选料及制作工艺特殊。

头泡的“温茶”

头泡的“温茶”出水要快。这一泡的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0秒,5秒内出水为佳,防止坦洋工夫香气产生不良的影响,不同品种的坦洋工夫浸泡时间不同,通常来说坦洋工夫不适合长时间的浸泡,一般前4泡的浸泡时间不宜超过30秒,后几泡浸泡时间可以略长一些,但也以不要超过60秒为宜。

新饮法

牛奶:将茶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浸泡5分钟后,再把茶汤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牛奶或乳酪,就成为一杯芳香可口的牛奶。

冰:将泡制成浓度略高的茶汤,然后,将冰块加入杯中达八分满,徐徐加入

牛奶

牛奶

汤。再视各人爱好加糖搅拌均匀,即可调制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冰。

茶冻:白砂糖170克,果胶粉7克,冷水200毫升,茶汤824毫升;先用开水冲泡茶叶后,过滤出茶汤备用;然后,把白砂糖和果胶粉混匀,加冷水拌和,再用文火加热,不断搅拌至沸腾;再把茶汤倒入果胶溶液中,混合倒入模型(用小碗或酒杯均可),冷凝后放入冰箱中,随需随取随食。茶冻是在夏天能使人凉透心肺、暑气全消的清凉饮料。

泡沫:用、冰块、果酱、糖水,先用开水冲泡,过滤出茶汤备用;用调酒器放入冰块至八九分满,加入糖水,再加汤,拧紧瓶盖、上下用力摇晃,利用冷热冲击下急速冷却的原理产生泡沫,摇至冰块融化即可倒出饮用。

皇家奶茶:、清香型高品质高度数洋酒、方糖、牛奶,先用开水冲泡,过滤出茶汤备用;用汤匙盛8分满加一块方糖,点燃方糖约一分钟倒入奶茶杯,加入已冲泡好的汤,再加入大概4毫升的纯牛奶,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坦洋工夫的制作工艺步骤

1、鲜叶采摘:选择晴天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品种以坦洋菜茶为佳,鲜叶要求芽叶肥壮、不带鱼叶和鳞片无病虫伤害、无异杂、无损伤,严格实行分批、分品种、及时付制,保持鲜叶的新鲜度。

坦洋工夫

2、萎凋:萎凋室要保持通风良好,槽体内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左右,具体温度和风量的掌握依据鲜叶含水量而定,一般原则为“先高后低”;萎凋芾的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厘米,每隔20-30分种翻叶一次,以获得茶叶萎凋均匀一致。一般萎凋时间4-6小时,萎凋叶叶质柔软,手捏成团,松手不易弹散,嫩梗折之不断,叶面失去光泽,色暗绿,青草气大部分消失,略有清香,减重率达30-40%,则萎凋适率。

3、揉捻:采用揉捻机,揉捻室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宜低,湿度宜稍高;采用轻压长揉的方法,时间掌握在60分钟左右,使茶叶的成条率达到85%以上,细胞破损率达80%以上,茶汁溢出而不滴流,使之条形紧结,初步形成其成品外形特征。

4、解块: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团,降低叶温,使叶内某些有效成份不致因受热剧变,干燥后可减少团块。但使用解块机会影响到高档茶的条索外形,因此“坦洋工夫红茶”实际制作中以手工解块效果为佳。

5、发酵:发酵是工夫红茶加工的独特阶段,它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充分氧化,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品质特征。红茶的发酵实际上从揉捻时就开始,因此揉捻时室温宜低。发酵温度控制在22-24℃,空气湿度一般要求80%以上,空气流通,使氧化供给充足,发酵充分均匀,整个发酵过程一般维持2-3个小时,待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桂花香、果香,叶色大部呈鲜明的铜红色为适度。

6、干燥:目的是制止继续发酵,蒸发水份,达到毛茶成品要求。采用焙笼烘焙或烘干机干燥,掌握“高温初烘,低温复火”的原则。初烘温度掌握在90-100℃,时间为l5-20分钟,摊叶厚度2-3厘米,每隔5分钟翻拌一次,至八成干左右,中间摊凉1-2小时。复火温度掌握在50-60℃为宜,时间为20-30分钟,摊叶厚度3-4厘米,每l0分钟翻拌一次,足火后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7、精制:毛茶通过抖筛、平圆筛、手拣等精制工序,分精茶条粗细、长短,去除影响成品茶净度和色泽的杂物及片茶、碎茶、末茶等,形成条索紧细、外形匀齐美观、净度良好的上等“坦洋工夫红茶”外形特征。

冲泡方法

红茶饮用广泛,这与红茶的品质特点有关。如按花色品种而言,有工夫饮法和快速饮法之分;按调味方式而言,有清饮法和调饮法之分;按茶汤浸出方式而言,有冲泡法和煮饮法之分。但不论何种方法饮茶,多数都选用茶杯冲(调)饮,只有少数用壶的,如冲泡红碎茶或片、末茶。

千锤百炼的红茶——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之所以能驰名中外,原因在于其精致讲究的制作技艺。千锤百炼的工艺造就了坦洋工夫红茶的漂亮外形与酵厚滋味以及浓郁细腻的迷人香型。

对于闽红之首的“坦洋工夫”来说,它的采制有着复杂的工序。红茶工艺,从民间药用开始,不断臻于精制。由绿叶到红茶,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诸多工序,方能成为醇厚香甜的饮料。

在坦洋村,还可以看到一些茶农家里依然留着烘焙茶用的焙窟和焙笼,其最后一道工序类似于武夷岩茶的炭焙工艺。炭焙使茶叶保持特有的活性与浓香,而不仅只起到简单的干燥与贮存作用。有很多坦洋工夫的传说与正山小种有关,同时,据说100多年前在这个地方为官的安徽籍官员又带走了红茶的制作技艺,最后才有了祁门红茶。

以当地的菜茶来制作的“坦洋工夫”品质最为优良——茶籽随风飘落遍布满坡所以称作“菜茶”,只是产量较少。

“坦洋工夫”是全发酵茶,茶叶品质要求“红汤红叶”。其大体上的制作流程包括了萎凋、揉捻、发酵、烘焙4个步骤,真正工夫茶的意思,就是需要极用心并且花费很大精力来制作的。每个流程都必须要有精准的技艺,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萎凋和发酵这两个步骤。萎凋是第一步骤,因此要准确地掌握好相应时间,多几秒都有可能影响后面的流程。而发酵过程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关键,坦洋工夫红茶特有的色、香、味特征就在这个流程中得以体现。所谓“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这些工序,每一道都有很多诀窍。

最初的萎凋

萎凋是红茶制造的一个关键过程,只有经过适度萎凋,才能获得优良的产品。采摘下来的鲜叶经过一段时间的摊放,使之丧失一部分水分,呈现萎蔫状态,便于揉捻。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散发部分青草气。

萎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自然萎凋(包括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另一种是人工萎凋(包括加温萎凋、萎凋槽萎凋)。

日光萎凋选择在早晚微弱阳光下进行,越近中午翻拌越经常,使萎凋均匀:日光萎凋后,萎凋叶必须及时进行摊凉,以叶片变柔软为度。

室内萎凋要求地势凉爽,南北方向,门窗多容易开闭,以使空气流通,便于控制湿度和空气,最适宜温度22℃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

萎凋也是一项精致的作业,有经验的师傅会注意上下翻叶动作的轻柔,以免鲜叶损伤红变,而摊叶的厚薄都必须讲究一定的厚度与均匀。

萎凋不足,叶子经揉捻必然产生较高碎片,部分叶子发酵不良,茶汤淡薄,色不红艳,叶底夹带花青;如萎凋过度,则细胞芽叶干枯,汤色深暗。

揉捻成就茶叶之美

揉捻的目的在于使毛茶外形紧结美观,既对毛茶外形的好坏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对茶叶内质也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揉捻将破坏叶细胞,便于发酵,还便于;中泡时可溶物溶于茶汤。

揉捻的压力掌握方法从轻到重,最后才解块发酵。对于这项工序来说,如果能在保持叶片完整的前提下,细胞破碎率愈高愈好,此时成茶滋味浓厚;如果揉捻不足,则会降低发酵效果,造成茶叶滋味淡薄,汤色不浓,甚至带青草味或叶底花青:揉捻过度了,则芽叶破碎,茶汁损失,也一样损害茶叶品质。

发酵决定茶的本质

红茶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叶子内部各种化学成分发生氧化的结果。发酵的目的就是促进多酚类氧化,形成红茶特有的颜色和滋味,形成浓郁的香气。

发酵在发酵室进行,将揉好的茶摊在筐内,摊叶厚4cm左右,细嫩茶宜薄,粗老茶宜厚,不需加压,不需翻拌。发酵室温度应控制在22℃~24℃为适宜,一般春茶发酵时间3~5小时,但发酵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灵活掌握时间,特种坦洋工夫红茶发酵程度比正常红茶稍偏轻。发酵适度的特征是叶色基本上变为铜红色,青气消失,发出浓厚的苹果香气乃至桂花香,叶脉及汁液泛红。发酵不足,叶色不红,香气不纯带青草气,汤色泛青,叶底花青,滋味苦涩。发酵过度则香气低闷,汤色叶底红暗,滋味平淡。

正确而适时地掌握发酵的程度,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

最后的定型干操

干燥是红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干燥的过程在于制止酶的活性,停止酶促氧化:蒸发水分,使毛茶充分干燥,紧缩茶条,防止霉变,便于贮藏与运输;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

特种工夫红茶采用二次烘笼人工干燥,中间摊凉一次,以杂木炭为燃料。以炭火烘焙出来的红茶有一种独特的活性与香气。

干燥技术适当可以巩固和发展前几个工序的优点,若技术不当将前功尽弃,也曾发生过茶商订好的毛茶最后因为烘焙不好而未能卖出好价钱的事情。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鉴定红茶的干燥是否适度:叶子用手捏稍感刺手,但叶子尚软、折而不断。紧握茶叶放手即能松散,这时叶子含水量约20%。足火后、充分干燥的茶叶用手一揉成粉末,可以闻到茶香,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或红褐(老叶),含水量约4%~6%。

在坦洋,原始的人工制茶技艺渐渐舍弃,取而代之的是机器制茶。毕竟,机器制茶是比人工要快10倍甚至百倍,这是市场与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但茶人们依然怀念经典,所幸,在这些地方仍然可以看到手工的精品,这既是一种追溯怀念,更是原始生态与精工细做的尊崇。

现在,对于这方土地来说,在曾经的辉煌与历史之上,人们更多把眼睛投向了前方。在坦洋工夫越来越有影响的今天,如何保证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优良的品质成为最重要的课题,只有这样,才有不断持续发展的更美丽前景。

坦洋红韵——坦洋工夫品鉴记

特别喜欢到朋友的茶会所里喝茶,因为可以喝到很多不同于市面的私房茶。小郭和小蔡就是一对把茶会所开在家里的夫妻茶人,他们的茶会所有家的温馨,有茶的风雅,更吸引人的是他们的私房茶。

小郭是福安社口人,对坦洋工夫情有独钟,他所珍藏的坦洋工夫比较特别,不是用特殊茶种制作的,就是用非一般的工艺,还给起了不错的名字,下面就来品味这活色生香的四款坦洋红韵。

坦洋工夫

01 清荷

得名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一位书画家品过这款红茶,一时兴致脱口而出。虽是形容莲花的高雅脱俗。喝过“清荷”,便会觉得用来比喻此红茶也恰如其分。

“清荷”采自今年春茶,全部用芽尖制成,正如所有芽尖红茶一样,干茶带着花的幽香。;中泡出汤,茶汤透亮,如汨汩溪流般清澈见底。啜一口茶汤,首先感觉到果糖的清甜,深吸一口气。水中的香径直贯入鼻喉,是清心的兰花香。清甜、清心、清雅,所以才叫“清荷”,原本这些都是赞誉绿茶的恬淡风味,被茶人用在“清荷”身上,说明此茶兼具红茶的润滑和绿茶的清香。

干茶揉得紧,到了第4道。才刚刚展开的样子。滋味也没有变得浓厚,还是保持着不浓不淡的清爽,由于发酵通透,避免了芽尖茶的苦涩感,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口感依然柔和淡雅。

02 金汤

取名“金汤”,应有两层含义,一是出自“固若金汤”,说明汤水好,扎实平稳;二是表现茶汤的颜色,光鲜明亮。这款红茶的原料来自高海拔的金观音鲜叶。这也带个“金”字,也可归为名字的第三层含义。

干茶的条索细小,是经过精制的缘故,筛去粗枝大叶,剩下的都是几乎能精确到2厘米长的条索。与前面两款红茶不同,“金汤”的香不那么张扬。显得内敛饱满。“金汤”的意思就是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它的“汤”上,高香不足醇厚有余。这是有厚度的茶汤,这种厚度不是用尺寸来衡量的,要用官感来体会。首先是黏稠,茶汤内含物质丰富,其次是浓郁的果香。甜腻的滋味增加了茶汤的厚实感。到了第3道,上颚有涩感,稍等微有回甘,增长了茶味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这般回甘虽不似生普的霸气,持续时间长,如和风细雨般缠绵,这也许是茶汤厚度的另一番表现。

03 野生菜茶

没有给这款红茶起个如何文雅的名字,直名为“野生菜茶”。通俗易懂,倒是有下里巴人的闲趣。采自野生茶树的一芽一叶,野生茶的叶片相对更宽大一些,制成千茶条形自然就细长许多。野生的树种能随心所欲地生长,自由自在地吐纳山林的芬芳,就算叶片被采摘制成茶,也带着孤独而倔强的野性。

茶汤是金黄油亮的。如同山茶油般发散着润滑的光泽。强烈的茶气充斥着口腔,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顶着上颚,这是它的野性。也是它想要表达的情感。茶汤却是柔滑鲜爽,干茶面上细小的茸毛落在汤水中,淡淡的茸毫香让茶汤多了些许醇厚感。水中带着浓郁的花香,是一种杂合着山林中许多不知名的黄白小花的香。汤水冷却,闻香更有一番味道,前者是带着温润水气的花香,后者是内在发散的鲜爽甜香。

04 卧龙

“卧龙”是诸葛亮的号,诸葛亮结庐南阳卧龙岗隐居遂被人称为“卧龙先生”,隐居的生活平淡如水,清澈无杂质,逍遥快活。红茶名为“卧龙”。寓意回归田园,清新自然。

这款红茶的茶青选用高山黄观音的鲜叶,具有独特的高香。像一杯玫瑰红茶,交融着果味的甜和玫瑰花的香,即便品到这般香味,却和大都市的小资生活相去甚远,从这杯红茶清高的香和淡薄的滋味里喝到的是世外桃源的闲庭信步。橙红色的茶汤泛着柔和的光晕,清澈如田园中的野菜不加修饰,叶底光润如溪水里的鹅卵石,沉淀在水底。闪着静谧祥和的光。

总体来看。除了高香,“卧龙”的表现似乎平庸无奇,也符合诸葛亮结庐归隐的心态,如果这样越需细品,曲高和寡,知音难寻,它的美丽正静待有缘人。

坦洋工夫的功效与作用

在坦洋工夫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尿酸(与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心脏病或肾炎造成的水肿。

坦洋工夫的消炎杀菌功效

坦洋工夫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所以细菌性喇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

坦洋工夫的解毒功效

坦洋工夫中的茶多碱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碱,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

提神消疲功效

经由医学实验发现,坦洋工夫中的咖啡碱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形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他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坦洋工夫的生津清热功效

夏天饮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刺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碱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抗氧化延缓衰老

绿茶和中的抗氧化剂可以彻底破坏癌细胞中化学物质的传播路径。与绿茶的功效大致相当,但是坦洋工夫的抗氧化剂比绿茶复杂得多,尤其是对心脏更是有益。美国杂志报道,坦洋工夫抗衰老效果强于大蒜头、西兰花和胡萝卜等。

坦洋工夫的养胃护胃

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而就不一样了。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坦洋工夫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坦洋工夫的抗癌作用

关于茶叶具有抗癌作用的说法很流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也对此做过许多的探索,传统上一般认为茶叶的抗癌作用主要表现在绿茶方面。但也有研究发现,同绿茶一样,同样有很强的抗癌功效。

科学研究坦洋工夫药用价值与医学临床应用

中医药源自中国古代,而茶叶也最早产于中国,它们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亦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在药食同源的古代,许多中药既是药材又是食材,两者密不可分,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食材之一,同时,也是一味常用中药,有它独特的功效。现代研究也表明,茶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脂等多重功效。黑茶作为一类后发酵茶,因其特殊的加工工艺而有别于其他茶类,文章将重点探讨茶叶、黑茶在中医学中的特殊功效,以及黑茶的药用机制。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食材之一,在中医学中常有应用,许多方剂中均可见到,如治疗头痛名方一川芎茶调散,清茶调服,取其苦凉轻清,即可清利头目,又可制风药之温燥与升散,发挥其佐药作用。本文拟对药食两用之茶叶的药物属性进行溯源,并就其药用价值进行总结。

茶叶属药的文献依据

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神农尝百草被尊为农医始祖,《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茶之为用即是药用价值,但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神农本草经》未收录茶[刂;最早将茶列为正式官药者,当属唐官修药典《新修本草》,载“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秋采之,主下气,消宿食"。其后《本草拾遗》提出“茶为万病之药"的论点;《山家清供》明确指出“茶,即药也"的论断。

可见,茶,其实也是药,源自于中医药,具有药用价值。林乾良对涉及茶叶相关古籍进行总结,发现涉及茶中医药作用的古籍有61种;包括本草古籍27种,医方古籍11种,且现代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均已收录茶叶,其中《中华本草》对其论述最详细,对其来源、化学成分、药理、药性、功能主治、应用配伍、使用注意、药论等各方面均有详细论述,可见,古今茶叶均属药。

茶叶的药性及功效

茶叶的药性论述颇多,并不完全统一。如《本草纲目》载0甘、苦、微寒、无毒"。茶叶药性属微寒,而根据茶叶生长环境及品种的不同,可偏于平、凉,药味以苦为主,根据种类不同兼有“甘"等其它味而《千金.食治》载:“味苦、咸、酸,冷",《医林纂要》载“苦、辛、甘、微寒",可见不同医家对其药性见解各不同。从其升降沉浮角度看,《本草汇言》载:“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茶叶味甘,能升浮;而药性微寒、味苦,则能沉降,因此,根据不同配伍其能升能降,具有“补泻兼备"的双重疗效。《雷公炮制药性解》称茶人心肝脾肺肾五经,其归经广泛,可用来治疗多脏腑疾病,应用范围极广。现代药典《中华本草》记载其药性:味苦、甘,性凉,归心、肺、胃、肾经。功能: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

关于坦洋工夫药性、功效的专门记载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拾遗》,木部中谓:“出湖南……“味苦中带甘,食之清神和胃,性温味苦微甘,下膈气消滞去寒辟"。黑茶功效有别于其他茶类,归其原因是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酵化而生热,其生茶的峻猛之性已趋于柔和,其发酵过程可谓之与中医诊断学中的郁久化热同义,故而其性由寒转温;然而老茶存放日久,因与空气接触,药性有开始趋于寒凉;热饮具有发散作用,使腠理开而微微汗出,食之清神和胃,冷饮则性凉,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解暑降热等。从五味的角度看,黑茶具有苦甘双重性,无毒,而甘味多补,苦味多泻,具有“补泻兼备"的独特功效。

黑茶临床应用

黑茶是一类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四大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茶色黑褐油润、滋味醇和或微涩、汤色红明艳亮,略带独特松烟香品质特征的毛茶和以其为原料成的紧压茶的总称。黑茶分为“三尖",即天尖、贡尖和生尖,“三砖",即黑砖、花砖和茯砖,以及花卷;广义的黑茶,还包括青砖茶、六堡茶、四川边茶、普洱茶等[5]。黑茶因后发酵工艺而独具特色,在其“渥堆"发酵环节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参与,正是因为有它们的作用,黑茶产生了有别于其他茶类的特殊中药功效,在临床过程中,黑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用。

1.消食,去肥腻

黑茶能消食,尤其是茯茶,因其特殊菌群一“冠状散囊菌"的参与,特别是对肉食有特效,边疆人民中流传有“腥囱食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等说法。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如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西北高寒地域以牛羊肉和奶酪为主食,缺乏蔬菜水果,而黑茶能够消宿食,且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特别适合高脂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因此,少数民族把黑茶作为与奶、肉并列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饭后饮之即可消食,亦可补充维生素。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者,易损伤脾胃,而黑茶具有补泻双重功效,人脾经,能益气健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转换,人群平均总胆固醇水平正逐步升高,肥胖、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目前已成为一大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肥、降脂药物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黑茶作为一种传统的天然绿色饮料,无不良反应,其“去肥腻"的功效运用到当今医学领域是具有非常意义的。

2.止泻止痢

黑茶因其生长环境终年雾气润泽,故长于利湿,芳香养脾胃而祛湿化浊,能健脾止泻,味酸亦能收敛止泻。黑茶能健脾利湿故能治疗泄泻,老茶因其性凉,可治疗湿热泄泻;又因黑茶能解暑降热,可用来治疗暑湿泄泻;且具有良好的消食效果,可用来治疗食滞胃肠型泄泻;又因其能健脾和胃,性味较平和,可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究其机制,可能与脾虚湿盛是泄泻的基本病机。因此,当地百姓多饮用老茶来止泻,具有良效,不论急性暴泻还是慢性久泻均可饮用。

《本经逢源》载“姜茶治痢,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宜",《仁斋直指方》载“合醋治泄痢甚效"。可知,茶治痢有良效,安化当地百姓亦选用老茶治痢一般而言,痢疾初起宜通,痢疾日久宜涩。存放日久的老茶药性趋于寒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疗痢疾初起;而又因存放日久,回味略带酸味,酸能收能涩,酸性收敛,可收涩固肠治痢。因此,黑茶能有效治疗痢疾。

3.解毒

解毒,主要指清热解毒,其中《本草易读》载茶:“解热毒",《医林纂要》:记载“消暑去寒,解酒食毒"林乾良卩一3]总结其功效提到,茶叶可清热解毒,涉及古籍有15本;总结茶叶可醒酒,可解酒毒;茶叶可利水,通过利水而促进毒素排出,达到解毒。黑茶亦具有茶叶解毒功效,且在前文中提到,黑茶可用来解酒肉、青稞之毒;而且,在炎热的夏季,民间亦有喝新茶、凉茶解暑降热的说法。

黑茶药用机制

l.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刘家奇等研究表明黑茶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宋鲁彬等研究表明,黑茶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receptor-y,pPARpy)、pPARb、肝X受体(liver xreceptors,LXR),调节胆固醇代谢,参与炎性反应调控,抗ASO杜万红等[9]研究表明,黑茶可降脂,防止脂质过氧化,改善血管内皮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减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AS。

2.抗氧化

大量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而黑茶作为后发酵茶其茶多酚含量较未发酵茶明显降低,黑茶是否仍具有抗氧化作用存在争议。但张小娜等卩0]研究表明茯砖茶提取物能清除1,1一二苯基一2一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2,2一联氮一二(3一乙基一苯并噻唑一6一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IbenzthiazoIine-6-suIphonate),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周金伟等卩1]通过不同茶类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radicalabsorbancecapacity,ORAC)值比较发现,相较于某些品种茶类,坦洋工夫具有抗氧化优势,但是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机制未得到充分证实。

3.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免疫

吴香兰研究表明茯茶对肠道有益菌具有增殖作用,对常见肠道致病菌及有害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调整肠道菌群;并促进胃肠蠕动,具有排空作用;修复肠黏膜,调节肠道免疫功能。余志勇等研究表明黑茶对不同泻剂所致腹泻均具有止泻功效,可通过多途径产生止泻效果。刘平研究表明茯砖茶能缓解小鼠感染症状,保护肝肾功能,修复肠道,调整肠道菌群作用。

4.护肝

刘家奇研究表明黑茶能有效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能改善氧化损伤,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升高脂肪肝大鼠肝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

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I基因表达,起到辅助保护作用。叶小燕研究表明黑茶可通过抑制3T3一Ll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从而减少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起到防治脂肪肝作用。

5.其他

宋鲁彬等研究表明黑茶能抑制消化道肿瘤细胞生长,另一项研究表明茯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受损,对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有防治作用卩8]。有研究表明百两茶能延长小鼠转棒及负重游泳时间,降低小鼠尿素氮、乳酸水平,增加小鼠肝糖原及乳酸脱氢酶活力,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转换,民众对自身健康更为注重,黑茶作为一种后发酵茶,和其他茶一样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因其有大量微生物参与其品质的形成,加强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基础研究,提高黑茶的商业附加值,对其推广使用和富民强市有着重要的意义。

坦洋工夫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第一,忌喝新茶。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因此,黑茶类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第二,忌喝头遍茶。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曾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因此,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第三,忌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同时,水吸收率高,可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从而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

第四,忌饭后喝茶。茶叶(以绿茶为主)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因此,正确的饮用时间是:餐后一小时。

第五,忌发烧喝茶。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第六,溃疡病人忌喝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

第七,忌经期喝茶。月经期间喝茶,特别喝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