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叶 > 茶文化 >
茶叶
茶文化精选
红茶
乌龙茶
花茶
黄茶
其他
绿茶
白茶
茶具
黑茶

绍兴的古镇茶香

去绍兴是临时起意的,事前这趟江南访茶行并没有安排这一站,原因很简单:绍兴没有出产什么特别的茶,或是特别吸引我的茶馆。只是在离开新昌准备去杭州前,心念一动,况且顺路。

我会一生感谢这心念的一动!行走在这座充满生活气息的古城里,我几乎完全迷失自己,仿佛穿越在一个梦幻却又现实的空间,与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对话。


 

       走在绍兴的古街上时,天气正好,太阳静静的向这个古城播撒阳光,并不会感觉热,有的只是柔和的暖意。春天的阳光,对一个千年古城来说,是大自然给予的最好馈赠。

       绍兴有很多古街,出于旅游和文化保存的需要,政府于上世纪末提出“历史街区”这一概念,通过对古街区的整治、修复和改建,形成了八个保存完整的历史街区。


 

      绍兴的古街都是“活”的,里头住着本地居民,安静而自然的过着生活。商家很少,没有如很多古镇一样的“古镇文化现象”。商铺大都是为居民服务的小店和饭馆,还有每隔百来米就出现的理发室,不是美发店,是那种用推子和剪子修整头发,顺带剃刀修面的老式理发店。街上的行人都是淡定而从容的,鲜有我这样的游客。空气中弥漫的是江南的味道——河道的河腥味儿、小孩的尿骚味儿,混合着洗衣做饭的生活气味。我觉得这就是“人味儿”。 

        茅盾曾说过,人是风景的主宰。这些古街,不是景区,却因为这些居民而展现着不一样的风景。这样的古街风景,不是刻意营造的,它是接“地气”的。

 

古街老巷寻茶舍


 

       仓桥直街,位于越子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我不知道这条古街的历史有多长,绍兴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想来这条街也伴随着绍兴古城走过了数千年吧!这只是一条在当地人看来普通不过的街道,进入古街,躲过一片片飘荡在街道上空的各色招牌,走过青石地面的展臂可触的小弄堂,下到河边观看一栋栋“枕水人家”水乡民居,抬头看看粉墙黛瓦马头墙间隙中的蓝天,耳畔是吴侬软语,鼻端是“江南人味儿”,脑海中却会莫名的浮现一个词——浓郁纯正的越地文化。


 

       仓桥直街是绍兴保存完整的古街之一,临近文化广场的街头一段,茶馆不少,门口上空大都飘着一面旌旗,上书一个大大的“茶”字。满怀期待的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却发现里面几乎都是棋牌室,喝茶也只是用玻璃杯泡着不知情况的龙井,茶馆里烟味儿大过茶味儿。这样的茶馆大都有个后院,院子里种着些铁树、桂花树,后院之后还有一排房子,临于河边,这便是赫赫有名的“枕水人家”。信步走进去,在房间里凭窗观河,水迹斑驳的水乡民居,乌篷船咿咿呀呀的划过,风景倒也极美,只是屋中摆放着的,还是麻将桌。服务员也不太管外人入内,坐在旁边嗑着瓜子看客人打牌。不管是服务员还是客人,每个人脸上的神情都是随和而慵懒的。看着他们眼睛盯着牌面,随手拿起玻璃杯小嘬一口茶,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瞬间有些模糊的意识到——也许这就是江南的茶生活吧!

        仓桥直街外面是个文化广场,临河边散落着几座古香古色的仿明清风格建筑,一看就是大茶楼。其位置和外部环境绝对会让开茶馆的人叹息不已。晚上去拜访了一下,但“近看不如远观”,也都不是清茶馆或茶艺馆,还是棋牌室,喝茶只是其中的一个消费项目。莫非是我没找对地方?

 

西小河街结茶缘

        西小河古街,是一条完全属于绍兴人自己的古街。行人寥寥,都是当地居民。我诧异于这里的安静和清爽,在一个到处都挤满了人的国度,这里无疑像个世外桃源。于是,我尝试用淡彩的照片去描述这里,唯恐黑白的影调会让它显得太过寥落。


 

       这条古街上没有专门的茶馆,连“棋牌室”都没有,我捏着从新昌带过来的一小包新春大佛龙井,想在河边找个能借开水的地方坐坐,在这条静谧的古街上,品着茶欣赏下古式台门、石桥流水。不好去打搅居民,借水的地方似乎不太好找,正在失望时,忽然听到绵软的绍兴普通话打招呼,原来是个卖面条的老板娘在唤我吃面。正好是饭点,便随意坐下,吃面观景也不错。这是个临河的摊位,老板娘很热情,煮面寒暄时,知道我是个好茶的游客,马上擦干净手,从柜里拿出茶叶冲泡,玻璃杯中茶叶缓缓打开,香气馥郁,细品之下,香清味醇,鲜爽甜润,竟是上好的龙井,忙惊问究竟。老板娘得意的说,她老家也有茶山,家里人都好这口龙井茶,每年新春时,必然是要带点出来自己喝的,不过数量不多,平时也不轻易拿出来,看我是好茶的远方来客,便请我一泡。这是我的缘分,也是我的福分啊!

       面饱茶足,老板娘还打了杯绍兴黄酒,一定要请我尝尝,说这酒是她丈夫所酿,是八年的老黄酒,难得喝到。我本不喝酒,也不懂酒,盛情难却,尝了一杯,只感觉酱香浑厚,醇而不烈,似汤更多过酒,的确与曾经喝过的花雕有所不同。又打搅了半刻,临走时将那小包大佛龙井回赠老板娘,她也不多推辞,爽快的收下。此一街边的以茶结缘,快意快意!

 

鲁迅故里思喝茶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跟随着鲁迅先生的文字,走进了鲁迅故里。这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鲁迅先生家何止只是有个园,走过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朱家台门等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我认定了两件事:一、鲁迅家是大户;二、他老人家的“愤”是有道理的!当然,此言仅作笑谈。

       鲁迅爱喝茶,他的文章中亦记述了不少饮茶之事与饮茶之道。鲁迅有一篇名《喝茶》的文章,文中言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泡了之后,色清百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后人往往以此几段文字为鲁迅讲究喝茶,精通茶之道的一经典佐证。其实这是断章取义,甚至误解了鲁迅的反讽之意。鲁迅是通过这篇小文,把这种品茶的方式喻为某些文人的矫情做作而加以嘲讽。以《喝茶》讽喝茶,别有滋味。鲁迅于茶,是追求真实自然的“饮茶之本”,而决不是细腻娇作的所谓“工夫”。这恰恰是品茶的最高层次:崇尚回归与自然。


 

       于是很自然的,在鲁迅故居里,我没喝上一泡茶。去咸亨酒店买了两包茴香豆,就着出门时冲泡好的一壶龙井,坐在小石桥上,看着河水从鲁迅故居门前缓缓流过,乌篷船从低矮的桥洞下悠悠穿出,戴着黑毡帽的船夫用别具风味的绍兴普通话给船上游客介绍风情,恍惚间仿佛置身于鲁迅笔下的场景中,那穿着破烂长衫的孔乙己似乎会随时出现在旁边,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低矮的桥栏杆,点着头说,“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书圣故里茶生活

       蕺山古街区,是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文化积淀最浓厚的区域,因大名鼎鼎的蕺山书院而名,更大名鼎鼎的是在这个街区里,有蔡元培故里和周恩来祖居,最最大名鼎鼎的,是这里还有书圣王羲之故里。

       蕺山古街区很大,是绍兴八个历史街区里最大的一个古街区。我没从游客常规线路的蔡元培文化广场进,而是从一条充满市侩气息的老街走进去的。这条街是绍兴人的老杂货集市,柴盐油米酱醋茶,锅碗瓢盆被褥枕,工农用具,小吃零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里的商贩本地人占一多半,没啥商贩味道,也不吆喝,只是静静的守着小生意。闲暇之余,打打牌,逗逗鸟,喝喝茶,做生意似乎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穿过依然充满了老巷子味道的街道,距离杂货集市不到200米的街区里,便是王羲之故里,一代书圣与集市相邻,有趣。众多名胜古迹散布在街区内的四街六弄之间,台门、里弄、石桥、流水,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青石板路木过廊,粉墙黛瓦马头墙,竹丝台门木门窗,乌黑柱廊棕色漆,绍兴古城的建筑特色在这里充分体现。居民们依然悠闲自在,题扇桥边、墨池水畔、戒珠寺前、古台门下,随处可见逗鸟打牌喝茶闲唠嗑的居民,平静的享受着平凡的生活。

 

       很多古宅的墙上,有后人临摹的各种王羲之名帖,以此表达对先儒的纪念。看了一下,有《快雪时晴帖》、《二谢帖》、《得示帖》、《平安帖》等,可惜王羲之没有写过茶帖,对一个访茶人来说多了几分遗憾。在书圣故里,隔着窗户看到很多居民家中,都摆有练习书法的案桌,案几上除了笔墨纸砚,还摆着一把老茶壶和几幅写好的书法作品。看来虽相隔近两千年,一代书圣对故里后人的书法文化熏陶和影响,依然深远昌盛。

       在如此文化气息浓郁的古街区,依然没有茶馆,但在古街里生活着的居民,大都手边随时都有一杯茶,或白瓷壶,或陶瓷缸,或保温杯,在闲谈玩耍之余,随意啜上一口。喝茶,似乎和生活一样平静。

 

后记

          印象中的绍兴,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城,因而对古街里的茶馆也满怀希望,可几日的古街走下来,似乎没找到想象中的茶馆,是我的理解错误?还是这本就是绍兴的茶文化?当时颇感失望,几天后忽然顿悟:千年古城的沉淀,让一切文化都归于质朴,书法也好,喝茶也罢,于他们,似乎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事物。开门七件事中的“茶”,在这里以这种随性随意的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人摆个小茶桌正襟危坐的冲泡茶,那是士子七艺中的“茶”,和质朴平静的生活无关,绍兴的茶文化,其实是茶生活文化。是我自己过于执念了,茶,原本就是老百姓自己和自己的应酬。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加微信:13859366756

  • 绍兴的古镇茶香 日期:2014-03-07收藏:112 栏目:[茶文化]

    印象中的绍兴,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城,因而对古街里的茶馆也满怀希望,可几日的古街走下来,似乎没找到想象中的茶馆,是我的理解错误?还是这本就是绍兴的茶文化?当时颇感失望,几天后忽然顿悟:千年古城的沉淀,让一切文化都归于质朴,书法也...

  • 浅谈六大茶类及其历史与起源 日期:2016-10-16收藏:158 栏目:[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的发源地,数千年来,不管朝代怎么更迭,社会怎样变迁,茶,作为至清至洁的物事,深深的印刻在了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在中国,茶叶的品类繁多,名茶辈出。很多历史上的名茶,已经随着浩渺的时光,散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只能...

  • 《续茶经》——记录中国的茶事变 日期:2019-12-25收藏:75 栏目:[茶文化]

    陆羽《茶经》写于780年。陆廷灿《续茶经》初创于武夷山,完成于1734年,历时约17年。陆廷灿为什么编写《续茶经》?从时间上说, 《茶经》、《续茶经》两书问世相隔近1000年。正如陆廷灿所言,自唐至清,茶的产地和采制票饮方法及其用具,已与《茶经》所说...

  • 武夷山红茶文化的延伸发展-以茶 日期:2015-08-19收藏:164 栏目:[金针梅茶]

    以茶代酒作为一件大雅之事,被人们广为应用,其首倡者并非是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也不是英国的安妮女王,而是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国王孙皓。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载了孙皓首倡以茶代酒的茶人茶事。 吴国末代国主孙皓经常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孙...

  • 如何教授茶文化课程 日期:2016-09-18收藏:168 栏目:[茶文化]

    茶文化应该以什么内容为主,各科内容的比例应该占多少?至今没有定型。把还没有培训好的教师放进课堂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大家各教各的,说起话来都很心虚,教师与学生的尊严受到很大的伤害。教师可能学了一些泡茶手法却不懂泡茶原理就被赶鸭子上架了...

  • 古书中“荼”=“茶”? 日期:2018-06-23收藏:125 栏目:[茶文化]

    一般认为, 荼字有两种读音,分别为屠( tu)、茶(cha)。偶读《班马字类》,发现荼字另有读音为舒(shu),并附注云:茶: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荆、荼是征,音舒。 《班马字类》由宋娄机编撰,称为《史汉字类》。班马指班固、司马迁。本...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