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黑茶 > 六堡茶叶 >
黑茶
六堡茶叶精选
白茶
花茶
黄茶
绿茶
其他
茶具
茶叶
乌龙茶
红茶

广西梧州六堡茶茶厂与“三鹤”六堡茶

4月13日,广西梧州茶厂里迎来了一批非常特殊的客人,他们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老茶商或老荼客。梧州,对于他们来说,亲切得就像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所产的六堡茶及其标志性的“槟榔香”,早已在记忆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于是,一次看似平常的茶乡之旅,却也是寻根问源之旅,而梧州茶厂正是他们此行的起点。可以说,有着“中国六堡茶工业摇篮”之称的梧州茶厂,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六堡茶的现代发展史。旗下的品牌“三鹤”,几乎是爱茶人尤其是东南亚茶客眼中六堡茶的代名词,更是茶厂的精神象征。66载的岁月,66载的磨砺,酝酿了它的成熟,如同醇厚隽永的“槟榔香”,令人回味悠长。

为了迎接到访的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代表团,刘泽森一早就在办公室里忙开了。从1998年初搬进来办公算起,他在这里已经坐了整整20年。虽名“厂长室”,却不太宽敞,看起来满满当当的。最吸引眼球的是衣架,除了衣帽外,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嘉宾证、参展证,忠实地记录了他推广“三鹤”六堡茶的历程。在他心目中,“三鹤”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看着它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

“我们这个品牌诞生的经过很传奇。”劉泽森坐到茶桌前,一边泡茶,一边给我们讲起了茶厂的“身世”。

梧州茶厂的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1月18日的“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梧州办事处加工场”。梧州不仅是六堡茶的原产地,也是广西重要的外贸口岸。自1897年正式开埠,直至1980年以前,梧州一直都是广西的对外贸易中心。如今,梧州口岸出口总值仍占全桂出口总值50%以上,和90多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

1955年,茶厂转为广西省供销合作社管理。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1960~1962年,又划归到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广西分公司麾下。因此,“三鹤”问世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茶厂的所有产品用的是“中茶”的牌子,“就连门口的大铁门上挂的都是‘八中茶’(中茶的LOGO)”。1983年,《商标法》出台后,根据法律规定,“中茶”的牌子就不能再用了。刘泽森说,当时有两个解决办法:要么自己注册商标,要么付费继续使用“中茶”。茶厂选择了前者。

然而,新问题又出现了:牌子该起什么名字好呢?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1990年,恰逢黑龙江鹤岗市土产公司副总来访,厂领导就陪同他去厂背后的珠山(河滨公园)散步。山上有开埠之初时建的英国领事馆,前面小广场上有一座“鹤岗”,系由三只姿态各异的鹤组成雕塑,而“鹤岗返照”也是梧州八景之一。“一路边走边聊,就到了雕塑前。那时,不偏不倚就聊起了商标话题。”鹤岗的客人,望着雕塑,忽然眼前一亮,“干脆就叫‘鹤岗’好了”!两个相隔干山万水的“鹤岗”竟“合体”了!

一经提醒,厂里立马叫人设计图案。“那会儿没有电脑,全靠蜡板、剪刀加浆糊。”申请商标过程中,鹤岗市提出疑义,这意味着有可能注册失败。就在打算另起炉灶时,工作人员说:“牌子上有三只鹤,不如就叫‘三鹤牌’吧。”“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不管什么名字,能注册下来,就凑合着用吧。”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更有戏剧性了。

“商标的图案是用胶水粘在纸上,不知什么时候‘牌’字掉了。也没多问什么,将错就错吧,‘三鹤’就这样注册下来了,一用就是30年。最初申请的‘鹤岗’,疑义被驳回,竟也注册成功了。‘三鹤’用在六堡茶,‘鹤岗’用在花茶(系列产品)。”

“三鹤”品牌虽然年轻,但六堡茶的产销历史却十分厚重,并牵系着南洋华侨们心底最浓酽的乡恋与乡愁。

“这是从小喝到大的茶,那香气,那味道再也熟悉不过了。”马来西亚资深茶人郭俊邦,祖籍来自广东陆丰。在他儿时记忆中,总是充盈着浓浓的“槟榔香”。为了寻找这缕熟悉的茶香,他走访过泰北以及中国香港、广州等地。当他来到梧州,来到梧州茶厂时发现,“原来‘槟榔香’的原乡就在这里!”

六堡茶因产于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据《桐君录》记载,梧州地区产茶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宋时,临近六堡镇的广西修仁(今荔浦),当地产有“修仁茶”,“其色惨黑,其味严重”(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这些品质特征与六堡茶很相似。明代,制茶技术的日臻完熟,作为黑茶类的六堡茶已初见雏形。

清代,六堡茶因品质优良且具良好的消暑祛湿功效而远销港澳及南洋地区。马来西亚是两广地区劳工的目的地,也是六堡茶的主销区。在锡矿场、橡胶园,六堡茶的重要性毫不亚于薪水。曾在矿场工作过的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会长刘俊光说,“以前华人矿场招工,都要跟矿工说有免费六堡茶供应才能招到人。所以,华人经营的矿场里,都会准备一大缸六堡茶和一大缸白开水。早上,工人们把茶水装好了,才去上工。”

渥堆发酵是酝酿这缕醉人“槟榔香”的前奏。同茯砖、普洱熟茶一样,这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渥堆是通过湿热、酶促和微生物的作用,促进多酚类化合物自然氧化,使汤色加深,去除部分苦涩味,滋味变醇,叶色转为红褐。

副厂长何梅珍,自1988年从安徽农学院(今安徽农业大学)机械制茶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厂里技术科工作,一干就是30年。谈起六堡茶制作工艺的流变,她如数家珍。她说,上世纪50年代以前,六堡茶是大多遵循传统制法,即将毛茶蒸软后踩压入箩,经晾置陈化后再上市销售,这种六堡茶称为“农家六堡茶”(亦名“古法六堡茶”)。据当时海外市场反馈,消费者对汤色、滋味都不太满意。为此,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茶公司组织两广外贸部门成立研发小组,专攻冷水渥堆工艺,广西主攻六堡茶,由梧州茶厂承担。

1956年前后,冷水渥堆工艺的成功研发与应用,使梧州茶厂成为现代渥堆工艺的先导。1959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茶叶精制工艺和机械》,汇编了1958年各茶区茶厂的茶叶初、精制技术革新成果。其中,有篇题为《梧州茶厂六堡茶改用冷水发酵的经验》的文章,记录了这项新工艺。此文还明确提到,“目前我们大生产中已实行采用这一方法进行生产,成品调给广东茶叶出口公司,亦得到好评。”这表明,至迟1958年,六堡茶冷水渥堆工艺就已应用于规模化生产,而见诸记载的普洱茶熟茶渥堆工艺则要到1974年,整整早了16年!“据老职工说,(上世纪)70年代云南勐海茶厂曾派人来厂里参观学习过,(普洱茶)熟茶的创制也许就是受到我们厂的启发。”

在冷水发酵发明前,梧州茶厂主要采用“双蒸双压”发酵技术,这是相对于“冷发酵”的“热发酵”。“(后)发酵技术的选择,主要视原料在初制环节中堆闷发酵轻重程度来量体裁衣。”何梅珍说,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发酵重,通常用双蒸双压。做出来的茶,经一段时间陈化后,涩感渐淡,香气更高,汤色更透亮,滋味更醇厚。发酵轻,则用冷水发酵,茶的滋味会更稠化绵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两种工艺都要灵活应用,但最难的在于发酵度的把控,也就是‘适度’。过重或过轻,发酵过重或过轻,都不理想。”

陈化是黑茶区别于其它茶类的另一标志性工序,也是形成六堡茶“槟榔香”及“红、浓、陈、醇”等独特风味的关键一环。因此,陈化环境,或说仓储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茶窖与木板干仓,正是塑造“槟榔香”的秘密所在。“二者分别承担了(茶)前期和后期的陈化。”何梅珍说。

茶窖在珠山脚下,从某种意义上说,茶窖也是山体的一部分。从茶窖大门到入口处,隔着两道铁门,“戒备”如此森严,足见茶窖的地位。技术科的工作人员说,除负责陈化环节的技术人员外,平日里茶窖是不允许进入的,就连本厂的其他职工也不例外。一方面是出于技术保密的考虑,更重要的在于,人员的走动会破坏窖内长期形成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为此,我们都暗自庆幸。

“吱呀……”入口处的铁门被打开,仿佛也打开了另一个神秘的时空,一阵浓郁的夹杂着仓味的茶香从里面涌出。这是时间的味道!跨过一道不锈钢的门槛,我们注意到:窖内竟还有一道厚重的水泥门!这道门的后面,才是茶窖的真正入口。

一条簇新的红毯,从我们脚下,缓缓地伸向茶窖的深处。但是,这绝不仅仅是为了迎宾,而是为了尽量保护微生物。“此次来宾人比较多(40多人),会把窖外的微生物带入,而声音嘈杂也会对菌群造成不利影响。”无疑,我们都是“不受欢迎”的不速之客。于是,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也放低了音量,尽可能少惊扰四围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灵。

行走在茶窖中,手机信号顿时全无。空间看似幽闭深邃,却别有洞天。一箩箩茶,整齐地码放在窑洞里,这样的阵势,在视觉上就足够震撼,而窖藏的容量,更是给人深不可测之感。何梅珍介绍说,茶窖建于上世纪50年代,从始建到70年代中后期,进行过多次改造扩建,实用面积达4000平方米。“这里面通风好,常温保持在22~26℃,冬暖夏凉,相对湿度在75%~85%,这样的环境十分适合一些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它们与茶共生,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

茶在窖里存放5个月后,就要转移到木板干仓继续陈化。这是一列颇为庞大的单体砖木结构建筑,墙上的标语,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它背倚珠山,青砖黑瓦,在山林新绿的掩映下,就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不过,这幢与茶厂同龄的木仓却从未老去,始终在默默无闻地孕育着茶的醇香厚味。

不同于茶窖的浓郁,木仓的“香氛”是交织着清新的木香与醇厚的茶香。虽有日光灯,但仓内的光线还是有些幽暗。600多平方米的仓体,被区隔成若干贮藏空间,并通过仓体与墙体之间的长廊,串联起来。这样的结构,跟旧时的货栈很像。仓储的茶,多以棉布袋盛装,堆叠在一起,倒是同粮仓有几分相似。另外,也有用竹箩、紫砂缸装,材质不同,陳化效果也有差异。何梅珍介绍说,当初建造木仓用的松、杉等透气性好的木材,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育提供较为理想的温湿环境。当然,茶也具有吸附性,能与木材相互影响,使木仓茶的香气中带有木香或药香。

另外,木仓外墙的墙根,每段都留有三个通风口,一上二下组成“品”字形,让茶能更好地“呼吸”。有趣的是,透气性设计在“三鹤”部分铁罐装茶品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罐口处特意打了三个气孔,可谓匠心独具。

如水般时光悄悄流过,点滴不漏地在仓板上留下印迹。棕褐的木板上,还留有残缺零碎的旧纸,毛笔手书的字迹大多漫漶不清,但一些相对完整的,依稀还可分辨——这些原是注明了茶叶等级的标签,以便于分级存储。也有用木质圆牌标示的,牌上朱红色的字,依然鲜艳清晰。

茶窖与木仓,连起了六堡茶的整个陈化过程,而“槟榔香”的最终形成,则需要交给时间来完成。一般茶需要存放8~10年,才会有“槟榔香”。如此漫长的陈化周期,对品质固然有利,但于企业而言,产量明显受制约,效益也势必受影响。为加快“槟榔香”的形成,从2013年起,作为茶厂第一技术骨干的何梅珍,带领团队进行了科研攻关。“我们从四个关键技术节点,对‘槟榔香’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通过感官审评,结合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 GC-MS)技术,探明了‘槟榔香’的香气成分及代表性物质,并根据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将工艺参数细化,从而促进‘槟榔香’香气物质的转化及形成。”2014年,何梅珍的团队终于成功地掌握了“槟榔香”的香气“密码”,将其转化“进度条”缩短至3年内在大大提升“三鹤”六堡茶科技含量的同时,也在业内树立起品质的标杆。

尽管如此,何梅珍还是遇到了新难题:“虽然(陈化)时间缩短了,但产能不足、满足不了增长的市场需求,始终是个大问题。”

从木仓出来经过厂区大门时,传达室门旁,挂着一只锈迹斑斑的柱状物。奇特的造型,不禁令我们深感好奇。

“这是厂里用来提醒工人上下班的钟,就像学校上下课的铃一个道理。”正当我们凝视端详时,负责接待的财务科职工杨菲笑着说。这只所谓的“钟”,实际上是一枚炮弹的弹壳,是抗战时期梧州沦陷时日寇留下的,就连敲钟用的棒槌也是一枚手榴弹。将曾经的弹药巧妙地用作报时器,这在全国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吧。和平年代,不忘国耻,“警钟”长鸣。也许,这就是老国企的高远境界。

我们想请门卫试着敲两下,听听它的声音。孰料,他竟严肃地拒绝了,我们表示很不解。“这钟可不能随便敲啊!除了上下班,在遇到如火灾、地震等突发或紧急情况,它还起到警报的作用。”杨菲回忆说,从1993年入厂至今,26年里,听过钟声无数,唯独一次因为睡得烂熟没听到,而那次恰恰是茶厂建厂来遇到过最危急的情况。

2006年6月8日,梧州遭遇了特大地质灾害。暴雨从凌晨3点多开始,一直下个不停。4点多时,车间、木仓等都已进水。就是那时,弹壳钟被敲响了。听到急促的钟声,职工们连忙起床,纷纷把茶抢救到安全地带。当时的情况相当危险,连夜的暴雨导致了后山的山体滑坡,山下厂房随时都有可能被急遽而下的沙石冲塌。但是,职工们根本顾不上个人的安危,一心只在茶上,都想着尽自己所能把茶转移到安全地带。后来,直到市里派人来,勒令所有人撤离,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我睡得很熟,根本没听到(钟声)。醒来时,看到窗外的树都倒了,厂区里也到处是积水,满目苍凉,惨不忍睹。”谈起十多年前的往事,她历历在目,言语中还透着些自责。

奋不顾身地抢险救茶,足见职工对茶厂的由衷热爱。这种热爱,在茶厂66年的发展途程中,逐渐“发酵”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三鹤”人在生产、研发、市场领域不断开拓进取。于是,在六堡茶展示馆中,从半个多世纪前“漂流”而来的老物件,向我们娓娓诉说了它们的光阴故事。

这些老物件,或是陈年旧茶,或是制茶机具,或是检测器械,或是钟鼓铙钹,都是茶厂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其中,有只写着“金花六堡茶”的玻璃瓶使人印象深刻,瓶身上标注的是时间是:二〇一三年三月。这瓶茶是独具里程碑意义的。

在六堡茶陈化过程中,特定的温湿度会使茶上开出开出灿烂明丽的“金花”。这种曾被误认为“发霉”的“金花”,是一类以冠突散囊菌为主的益生菌群体,它能分泌氧化酶、淀粉酶,催化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还可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变得醇厚顺滑,且带有显著的菌花香。然而,发花就跟做茶一样,“三分靠人,七分靠天”,随机性很大。

为此,何梅珍带领科研团队,开展大量试验,探明了发花与环境温湿度、茶叶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同广西大学合作,通过研究金花菌的生长特性去完善发花工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双方科研团队还发现了金花菌有着多样性:除冠突散囊菌外,还有雪黄散囊菌、赤散囊菌、匍匐散囊菌、阿姆斯特丹散囊菌等菌种,而雪黄散囊菌是最新发现的。也正是金花菌的多样性,造就了“三鹤”六堡茶丰富的层次感。

“三鹤”要成为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对话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厂长刘泽森

茶道=C,刘泽森=L

年届花甲的刘泽森,算得上梧州茶厂最年轻的“老厂长”,今年是他来茶厂的第35个年头。

他是茶厂的“掌门人”,也是茶厂的开拓者与建设者。“茶厂66年(历史),我占了一半。”他说,他的事茶人生,早已是茶厂历史的一部分。

C:您当初进厂时是分配在哪个岗位?

L:1984年,我从广西供销学校梧州分校(今广西梧州商贸学校)毕业后,就来厂里做会计了,专业很对口。那一年,我才22岁,思维很敏捷,做事情效率很高,每天手头的工作,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完成了,又快又好。空余的时间有大把,没事就看看报纸。毕竟是新人,这样闲着,在领导眼里总是不好看。

C:领导批评你了?

L:他(厂长)以为我游手好闲,见到我就常常问:“你工作都做好了?”我点点头。他说:“那你就去该学点东西,学点专业知识。”我深以为然。于是,第二年,我转正后,就通过自学考试,考入广西大学进修企业管理。回来后,我就被调配到茶叶经营部,负责市场销售,一干就是十年。经过这十年的锻炼,我基本把六堡茶的国内外市场行情摸透了。

C: 80~90年代时,六堡茶市场行情是怎样的?

L:长期以来,六堡茶都是侨销茶,销往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销量尚属稳定。但是,我们茶厂却有不少三角债,还有许多烂賬、死账,多达1500多万元。而且,1994年,增值税改革,给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波动。所以,1995—1997年,我任副厂长期间,工作除了拓展市场,增加业务外,就是追债。三年时间里,欠款都陆续追回了。

C:看来,你追债有一套。

L:要让对方一次性还清很难。但是,可以换种方式,如“放水养鱼”。比方说,对方欠你30万元,但还是有合作关系。我们就让对方先还10万,然后发价值10万元的货,等债全部还清了,再发剩下的货。这样,既能追到债,还不伤感情,彼此还是合作伙伴。为了避免产生新债务,我们就和新老客户签订合同,定下规矩:先给钱,再提货。如果没有合同,对不起,就请到门店按零售价提货。

C:在茶厂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

L:1998年2月,我升任厂长,但是一接手,就碰到了国企改革。许多国企的职工,有的下岗,有的分流,有的下海。我们厂作为国企之一,面临的压力也很大,200多号职工要吃饭,而厂里的销售额才1000多万。

C:那你是怎么去克服的?

L:虽然处境艰难,但是我在茶厂的35年里,所有职工每月发工资从来没有超过10号。所以,我们的职工比上不足,比下却有余。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我们厂也获得了出口权。这对于开拓外销市场,无疑是利好。海外经销商以马来西亚为主,除了广汇丰这样的老客户外,还拓展了不少新客户。2002~2006年,我们六堡茶的出口量一度位居前列。而国内市场,从2003年开始,也日趋向好。效益上去了,问题也就迎刀而解了。

C:作为老国企,在茶厂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你认为它所承载的精神是什么?

L: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执着、团结、诚信、质量。66年来,我们专注做好六堡茶。尽管六堡茶产业曾经历起起落落,但初心始终不改。所以,我们有款茶品就叫“初心”,白色的马口铁罐身上,印有1973时年第一任厂长安进才同与技术人员审评六堡茶的照片。在体现历史厚重感的同时,也向消费者们传达我们对茶叶品质的严格要求与不懈追求。

C:刚才在谈到“三鹤”品牌诞生经过时,你曾提到茶厂还有一个叫“鹤岗”的牌子,专门用于花茶产品。现在,厂里还有生产花茶吗?

L:产制花茶是在特定时期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当时,有人建议进一步扩大花茶的生产,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茶厂一直是专注于做六堡茶的,万一花茶没做起来,一切又要从零开始。最重要的是,花价市场波动很大,3元~7元/斤,各种价格都有,而国营茶厂窨花往往都是大批量购入。波动幅度如此之大,同经营相对灵活的民营企业相比,我们根本没有优势。所以,2013年,我们的花茶就停产了,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到六堡茶上。

C:如今六堡茶产业方兴未艾,除了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这两家老国企,还有许多茶企正在不断涌现。梧州茶厂同这些企业之间,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吗?

L:竞争肯定存在,但更多的是共同发展,互相包容,互相促进。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们要加倍努力,修炼好自身,成为六堡茶标准的制定者,成为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加微信:13859366756

  • 2019年广西六堡斗茶赛茶王诞生 日期:2019-09-24收藏:175 栏目:[六堡茶叶]

    4月1 0日,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南宁举办。这是广西今年最关注的一场斗茶盛会,因为它有四个最参赛茶样最多、茶叶品质最高、比赛权威度最高、审评阵容最强。斗茶大赛共有74家茶企、六堡茶藏家参展参会,1 95个茶样参加比赛。所有茶叶在赛前进行密...

  • 六堡“黑茶王”品鉴记 日期:2019-09-24收藏:73 栏目:[六堡茶叶]

    4月10-11日,首届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表示,这是目前广西参赛茶样最多、茶叶品质最高、比赛权威度最高、审评专家阵容最强的次比赛。 此次斗茶赛共有195个茶样参赛,分为现代工艺六堡茶、传统...

  • 无“土”黑盒六堡茶品鉴记 日期:2021-06-28收藏:113 栏目:[六堡茶叶]

    历史上,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一带均产茶,但以六堡乡所出产的茶品质最好,也最有名气,故称为六堡茶,属黑茶类,以红、浓、醇、陈四大特征而区别于其他黑茶。这与其独特的原料、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及品饮习惯密切相关。 六堡茶出口历史...

  • 广西梧州六堡茶茶厂与“三鹤”六 日期:2019-10-01收藏:81 栏目:[六堡茶叶]

    4月13日,广西梧州茶厂里迎来了一批非常特殊的客人,他们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老茶商或老荼客。梧州,对于他们来说,亲切得就像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所产的六堡茶及其标志性的槟榔香,早已在记忆中打下深深的烙...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