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具 >
茶具
茶具精选
红茶
乌龙茶
花茶
黄茶
其他
白茶
黑茶
茶叶
绿茶

中国茶具发展史

唐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饮茶之风的盛极一时,都促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无论从造型、瓷质、装饰风格到工艺手法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接下来的五代十国时期茶具在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这时的茶具开始重视造型艺术之美,模仿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形象制作精巧的仿生茶具出现在越窑和定窑的产品中。常见的器型有碗、托碗、盏托、杯、执壶(注子)、盖罐等,这段时期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的时期。

五代茶碗
  
        五代茶碗
  五代茶碗的形式已明显有别于唐初风格,器身浅薄、轻巧,有花口、撇口、敞口碗等造型。花口碗又分两类,一类是撇口、玉璧形足或圈足,施青黄或青绿釉;另一类是敞口、圈足,口沿为六出花口或莲花口,浅腹,腹壁有压印竖宽带纹,或阴刻有莲瓣纹,某些碗壁釉面光滑而饰有细开片纹。晚唐、五代的饮茶习俗基本延续前朝,因此青釉碗在五代茶器中仍十分流行。翠瓯清茗,相得益彰。考古材料表明,此时青釉敞口瘦底碗在各地名窑中均有烧制,如越窑、巩县窑、温州西山窑、长沙窑等,是五代时期最流行的一种茶碗。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五代越窑海水龙纹莲瓣碗,胎质细腻,釉色青绿,如脂似玉,是稀世之珍。
  一种敞口斜壁浅底形若小茶碗的茶具称茶盏。已知茶盏与盏托始见于晋,到唐宋时蔚为大观。五代时期茶盏以口沿与底足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形式:一为圈足花口,盏心宽平,施青白釉;二为敛口凹底,多施青绿釉,大小与上式相似。
  与盏配套的还有盏托,由托圈和盘组成,托直口、平沿直腹,盘为敞口弧腹,下接圈足,盘外沿以上施青绿釉,分别出土于北京八宝山辽统和十三年(公元995年)韩佚墓和浙江上虞江山的两件五代莲叶形盏托均以秀美的莲花造型、质地轻薄坚密、釉色青翠莹润而令人叹为观止。以莲花为装饰题材的茶具广见于此时越窑茶具,如越窑莲花式碗托(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现藏苏州博物馆)、越窑莲蓬式合(现藏故宫博物院);莲为高洁之物, “莲荷涵露”、“出污泥而不染”,莲又为佛意象之一,莲纹在茶器中的普遍使用,更体现了“茶禅一家”的密切关系。

五代汤瓶

  五代汤瓶
  汤瓶是另一类晚唐五代时期的重要茶具。汤瓶的特征是盘口或喇叭口、肩上出短流、鼓腹,带扁平曲柄,内外壁均施青绿釉或酱釉(也有施半釉的)。自晚唐有“点茶法”始,也有了汤瓶。至宋代时点茶逐渐取代唐煎茶成为最流行的方式,汤瓶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晚唐五代,正是煎茶与点茶交替的时节,旁证有上世纪50年代在河北唐县出土的白釉瓷茶具,其中茶瓶和茶鍑是同时出土的,说明了当时两器的配合使用。执壶出现于唐代,它是由魏晋南北朝的鸡首壶演变而来。早期的执壶为盘口、短颈、圆腹,六角形或筒形短流,中唐以后壶口成喇叭形,壶身、流、柄也逐渐增长,到五代时期,壶腹成瓜棱形,流也更加细长。在唐代文献中执壶的正名为注子。北京辽韩佚墓出土的五代越窑刻花人物宴乐图执壶和耀州窑出土五代执壶都是此期壶中珍品。
  对于唐、五代执壶的功用,有学者认为“在当时可能是一种酒具或茶具”(叶吉吉民《中国陶瓷史》)。笔者更倾向于它的点茶功能。《十六汤品》中所描述的点茶法是将茶饼研成细末置于盏内,之后再将茶瓶里的沸水向盏中注茶。文中提出了诸多煎汤、点汤和使用汤器的禁忌与技巧,比方说注汤时手不能颤动,要避免“汤有缓急”、“汤不顺通”等毛病,而点茶的汤瓶以金银为贵,“人间”所用则以瓷瓶为胜。
  考古发现
  1993年9月,福州北大路建屋挖基时在距地表4~5米深处发现大片古代建筑遗存,进一步发掘之后判定,这里是五代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政权修筑的夹道遗迹。所谓夹道是修筑于地下的秘密通道。此次发掘总面积90平方米,发现了3条平行长度均超过60米的夹道遗址。在夹道和探方内出土了大量五代至北宋时期的陶瓷器,如碗、盘、碟、壶、盆、罐、钵、瓶、灯盏、杯、枕等,其中不乏大量茶具,且以茶碗为数最多,几乎占全部陶瓷器的一半。
  明人王应山《闽都记》载:“西湖去棹周迥十数里,闽王延钧筑室其上,号水晶宫,时携后庭游宴,不出庄陌。乃由子城复道跨罗城而下,不出十步至其所。”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认为夹道的位置正在闽国所修复道处,他对此所做的考正与后来考古发掘圈定的夹道分布相符,即今福州北大路一带。夹道是身为闽国国王的王延钧与宠妃李金凤潜往西湖水晶宫寻欢作乐所用的一条地下秘密通道,此道直到北宋年间“还可通舟楫”(《竹间十日话》)。长时间使用的夹道自然遗落下大量生活器皿,而出土的大量瓷器(包括酒具与茶具)亦成为当时闽国贵族宴玩生活的写照。
  福州五代时期茶具的出土地点还有北郊莲花峰麓闽王王审知夫妇陵墓。1981年在维修该墓过程中发现一批青白瓷器,其中两件带“易”字刻款的定窑碗应属茶器。碗葵口外撇,瘦底矮圈足,釉色白中泛黄,胎质细腻。根据《新五代史·闽世家》的记载,唐亡,梁太祖曾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此后王审知曾“岁遣使泛海,朝贡于梁”,向梁进贡,这些定窑茶具可能是梁太祖给王审知的赏赐品吧。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加微信:13859366756

  • 寺院茶鼓 日期:2015-11-05收藏:95 栏目:[茶具]

    元代根据唐代高僧怀海《百丈清规》修订的《敕修百丈清规》(以下简称《清规》),法器中记有茶鼓,并附有击法、使用场合等。民国诗文中还写到杭州西湖寺庙有茶鼓声,当代报道陕西柏林禅寺、杭州径山寺配有茶鼓。茶鼓出处 茶鼓是《清规》记载的一种...

  • 茶托的“青”与“白” 日期:2018-10-27收藏:64 栏目:[茶托]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瓯》一诗中开门见山地点出唐朝南北方窑系的代表越瓷与邢瓷。浑圆的器型如遗落人间的满月,轻盈的器身如悠悠而起的白云,无论用邢瓷还是越瓷,都视觉、味觉、嗅觉与心灵之间一...

  • 建窑寻访记 日期:2014-03-23收藏:99 栏目:[茶具]

    而如今,窑口通宵达旦的炉火已经熄灭了很久,窑口遗址却保存完好,从残留的窑土盏片中,依稀可见当年的盛景。目前,这里依然有生产建盏,虽不可与当年奉为贡品的杯盏相提并论,但亦是市场上的翘楚。过往的,都已经封存,带着对历史的追忆踏进这个小...

  • 陈明良:白瓷艺术的深度解码 日期:2015-12-18收藏:51 栏目:[瓷器]

    1979年,陈明良中学毕业后,来到德化陶瓷一厂(以下简称“一厂”),补员父亲的工作。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遇到第一个问题就是手工与机械的龃龉。 “刚开始学(机械拉坯)的时候,很不习惯,有点学不来。用石膏做模型,包括组模、翻模,都要求很准...

  • 铁壶与普洱茶 日期:2016-09-19收藏:65 栏目:[铸铁壶]

    目前铁壶产地主要分三大片区,第一是日本南部,大约四百年前,日本盛冈南部藩主,在他的南部辖区内,聘任了许多制釜师,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促进当地的制造 工业,但因为各代南部藩主对茶道的热衷,不断促使着创新,还有市场的巨大需求,尤其第八代藩...

  • 茶托进化史之六色茶,多彩瓷 日期:2015-09-13收藏:141 栏目:[茶托]

    茶托,或与盏(杯)配套,或是作为不落地盖碗的一部分,除了最原始的稳固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承担着装饰衬托饮茶器的功能。元代青花瓷的滥觞,吹响了明清彩瓷的前奏。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素三彩……如一抹抹绮丽的彩霞飞...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