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具 > 茶托 >
茶具
茶托精选
红茶
乌龙茶
花茶
黄茶
绿茶
其他
白茶
茶叶
黑茶

辽金西夏的盏托

辽墓茶事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张家口宣化古城下八里村发现了一批辽代墓群,墓主是张氏家族,墓室四壁及顶部绘有大量色泽鲜艳、线条流畅的壁画,其中有几幅传神生动地展现了辽代贵族阶层茶事生活的几个侧面,它们充满画面感,除了鲜活饱满的人物表情与动作外,茶器是最引人瞩目的。

茶托

以张世古墓壁画《将进茶图》为例,从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中的契丹女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黑色的茶托,而她面前的桌案上则齐整地摆着四只朱红色的盏托和一摞茶盏。盏与托的形制都是两宋时期颇为常见的器型:盏为撇口斗笠型,口沿处有一道弦纹。茶托为上连一鼓腹托杯的圆盘状托盘,若仅从颜色上辨别,材质疑为大漆。此外,茶盏旁边还有一只盛放着茶汤的大茶碗,碗内露出了茶匙柄,其功用大概是用来分茶的。桌前,还有一只火盆,红彤彤的炭火煨着汤瓶,让人仿佛可以真切地感觉到热气腾腾。从茶器、人物动作来看,辽人与宋人的饮茶习惯大致相同,显然是受了宋人的影响。但是,辽人在举办一些重大典礼时,饮酒后,多有“行茶”、“行饼茶”的仪式,他们平时则饮由茶、乳加盐煮成的乳茶。

在张世古墓中,有一件茶托的实物,它通体施黄釉,盏口稍敛,收腹,与托盘相连。托盘为四瓣葵口,圈足歪撇。整件茶托,造型古拙质朴,敦实端庄,线条简洁明快,饶有游牧民族豪放直爽的气度。

不过,在传世的辽代茶托中,还是以金银器最为精美。这件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大营子赠卫国王驸马墓的錾花银盏托便是代表作。它系由白银锤揲錾刻而成,以碗、托盘和圈足为主要构件。碗为侈口,亚腰,与托盘相连。托盘敞口,浅弧腹,圈足较高,足根微侈。碗、托盘和圈足的腹壁均錾刻有精致对称的羽叶纹,缘部则饰以连贯规则的盘带纹,工巧的纹饰,有机融合了当地民族和宋文化的装饰风格。因此,这件银盏托,无论是形制,还是装饰,都给人大方、利落又不失华丽之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辽全盛时代,其广阔的疆域内拥有丰富的金银矿资源,再加上北宋、女真或高丽的“输贡”,为其金银器的制作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于是,在内蒙古、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吉林及北京地区的辽墓、辽塔和窖藏中出土的大量金银器中,盏托并不在少数。

尚书省的“担忧”

1206年11月,尚书省启奏金章宗完颜理应璟说:“茶,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比岁下上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是以有用之物而易无用之物也。若不禁,恐耗财弥甚。”在尚书省看来,茶不仅是“无用”的,而且很烧钱,如果国人一再耽溺于喝茶迟早会把国家给喝穷的。

其实,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80年前,他们亲手把北宋王朝送进了坟墓,并将淮河以北的广袤领土划入了版图,而偏安东南一隅的南宋对其亦是俯首称臣。然而,他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铮铮铁蹄虽征服了中原,生活习惯却不知不觉地被汉化了——“里间风俗乐从过,学得南人煮茶吃。”不仅是普通民众乐衷于点茶、斗茶,就连一些帝王也难以抵挡宋茶文化的魅力。如自幼深受汉文化熏陶的金熙宗完颜宣,喜好“分茶焚香”,以致视开国旧臣为“无知夷狄”,而他也被勋旧耆老指为“尽失女真故态”,“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

饮茶之风的盛行,势必带动饮茶器的繁兴,而且金朝的版图内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宋代北方名窑。譬如,这套在河南叶县文集村出土的钧窑盖盏托,它的器型颇为独特,托盘为宽平板岩,斜弧腹,平底。托杯为敞口,弧腹,平底,小圈足。它最大的特色在于盏口上的平沿盖子,其顶部下凹,内唇翘起,能与盏口相扣合。茶托通体施天青釉色,釉面莹洁光亮,釉质匀净细腻,开冰裂纹,口沿釉薄处呈浅褐色。由于它系垫烧,盏与托的圈足皆有露胎。这种形制的盏托并不多见,总体上给人带来厚实拙朴、典雅庄重的感觉。

这一时期的定窑盏托基本延续了宋代的工艺水平。如民间收藏的这对定窑系盏托,同瓷质精良、色泽优雅的“宋定”相比,虽称不上精美,但是它在形制和造型上秉承了“宋定”的艺术风格。托盏为敛口,圆唇,扁圆腹。托盘敞口,浅斜腹,高圈足,底露灰胎。这对盏托的不足之处在于茶盏与茶托的釉色并不统一,茶盏施柿饼色釉,茶托则施黑釉,而且釉色欠均匀,茶托口沿处呈深褐色。

西夏“宋风”

和辽、金—样,地处中国西部的党项族政权西夏也不产茶,却“不可一日无此君”,他们所喝的茶主要也是来自宋朝,并且以“贡使贸易”为主。所谓“贡使贸易”就是宋、夏交好时,西夏定期向宋派遣使者进贡马匹、土产,而宋则回赠茶、绢帛、金银、衣物等。

然而,传世的西夏茶托并不多。最著名的就是这件1958年出土于内蒙古临河高邮房西夏城址的莲花形金盏托。它由托盏、托盘和圈足三部分构成,托盏与托盘皆均分为十瓣,盏身有十条清晰的棱线,与圈足上的棱线相呼应,盘的边缘微微翘起,刚柔相济的线条让整件茶器看起来充满立体感与节奏感。同时,在托盏的外沿、托盘的边沿和圈足都刻有精细的西番莲纹,纹饰与造型高度统一,如鲜花着锦,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准。显而易见,它的造型是取材于宋瓷中最常见的莲花,其素雅的风格、优美的造型大体与两宋的金银工艺一致,可谓是“宋风”浓郁。

除了金银器盏托外,民间藏品也偶见色釉瓷盏托。这件青绿釉盏托,托盏为敛口,托盘的口沿高且厚,整体施釉不均,釉质比较粗糙,圈足露胎。因此,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它都显得颇为逊色,而具体的窑口不得而知,可能是民窑烧制的产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加微信:13859366756

  • 茶托的“青”与“白” 日期:2018-10-27收藏:64 栏目:[茶托]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瓯》一诗中开门见山地点出唐朝南北方窑系的代表越瓷与邢瓷。浑圆的器型如遗落人间的满月,轻盈的器身如悠悠而起的白云,无论用邢瓷还是越瓷,都视觉、味觉、嗅觉与心灵之间一...

  • 缤纷之素——明清颜色釉茶具盏托 日期:2015-06-09收藏:67 栏目:[茶托]

    孔夫子说:绘事后素。 绚烂如霞的明清彩瓷,斗彩、粉彩、五彩、珐琅彩瓷器上任何一种傅彩图纹的呈现都离不开它们所依赖的底色。 白,也许是所有彩瓷最原初、最纯净的底色,如同新裁的宣纸,任由笔墨在上面驰骋飞扬。在冉冉不熄的窑火中,人们发现...

  • 茶托进化史之六色茶,多彩瓷 日期:2015-09-13收藏:141 栏目:[茶托]

    茶托,或与盏(杯)配套,或是作为不落地盖碗的一部分,除了最原始的稳固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承担着装饰衬托饮茶器的功能。元代青花瓷的滥觞,吹响了明清彩瓷的前奏。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素三彩……如一抹抹绮丽的彩霞飞...

  • 辽金西夏的盏托 日期:2018-10-30收藏:70 栏目:[茶托]

    然而,传世的西夏茶托并不多。最著名的就是这件1958年出土于内蒙古临河高邮房西夏城址的莲花形金盏托。它由托盏、托盘和圈足三部分构成,托盏与托盘皆均分为十瓣,盏身有十条清晰的棱线,与圈足上的棱线相呼应,盘的边缘微微翘起,刚柔相济的线条让...

  • 小小茶托下的盛世 日期:2018-10-27收藏:166 栏目:[茶托]

    同时,魏晋时代由印度传入的佛教在唐代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寺院僧侣日常修行时无不饮茶,从而影响到饮茶器的造型与材质。 因此,茶托发展到唐代,无论器型风格,还是材质,都异彩纷呈,体现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流露出—种雍容大度的美。...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