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白毫银针茶的真假
素有美女之王的白毫银针茶叶,其属于白茶类的一种。主要生产白毫银针茶叶的地区有福建东部的福鼎以及北部的政和。现如今茶市场上的白毫银针茶叶真品可谓稀少啊。今天小编就带您来说说如何鉴别真假白毫银针茶叶。
辨别真假白毫银针茶叶的方法
一、真品的白毫银针茶叶都是由还未张开的肥嫩芽头为原料,其芽头肥壮而又挺直,进过加工制作而成。其冲泡开后会看到芽尖悬空竖立冲向水面。而后在徐徐下沉酷似银刀一样直立。假的白毫银针茶香类似青草,冲泡后银针不会竖立。
二、真品的白毫银针茶外形披满了白毫故而命名。白毫的茶汤颜色黄而清澈明亮。
三、由于白毫银针茶叶都是由茶芽制作而成,所以其成品白如银酷似银针。
白毫银针的药物作用非常之高。不仅能降火还能解毒,素有犀角的功效。
通过不同的年分茶辨别真正的福鼎白毫银针
1.白毫银针是什么?
白毫银针由福鼎大白茶或福鼎大毫茶树种的“肥芽”制成,形状似针、白毫密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
关键字:纯芽
2.如何辨别是否为福鼎产优质白毫银针
外形关键字:芽肥,粗壮,毫毛厚密
口感关键字:清鲜爽口,甘甜,无杂味
汤色关键字:浅杏黄,清透
3.如何辨别不同年份的白毫银针
注1:下文分别拿2014年产、2011年产、2008产白毫银针做比较
注2:三者均为传统工艺制白茶,干度5%多,散茶密封保存
外形辨识
2014年产银针:青绿色,好辨识
2011年产银针:青绿色转暗红
2008年产银针:比11年色泽再暗红点
比较可知:11年和08年银针从外形上看,较难辨识(也就是说3-4年以上到10来年区间的银针,从外观上不好区分)
闻香辨识
2014年产银针:淡淡的青味
2011年产银针:青味完全褪去,毫香明显
2008年产银针: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陈韵(尤其是打开一整箱的银针,扑面而来一股清幽的陈韵味,那香味很纯净,通神开窍,那感觉很陶醉,忍不住想多闻几下。)
口感辨识
2014年产银针:鲜爽,甘甜,略涩,青味
2011年产银针:鲜爽,甘甜,毫香,润滑
2008年产银针:比11年银针又多了毫香蜜韵,前味毫香,后味蜜韵和陈韵,那股沁心的陈韵一直在口舌间缠绕。
注:通过香气.韵味和口感比较,我们能对老银针有个大概的判断。
综上:可以把选购区间划定如下
近2年的新白毫银针
3-5年的中生代白毫银针
6-7年以上的老银针
购买时,您通过体验与脑中信息的交叉比对,能辨别银针的大致年份区间,然后得出大致的心理价位。
如果您是藏家,也可以根据区间,决定是现在品尝还是继续收藏。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加微信:13859366756
-
如何辨别白毫银针茶的真假 日期:2018-10-18收藏:179 栏目:[白毫银针]
素有美女之王的 白毫银针 茶叶,其属于 白茶 类的一种。主要生产白毫银针茶叶的地区有福建东部的 福鼎 以及北部的 政和 。现如今茶市场上的白毫银针茶叶真品可谓稀少...
-
白毫银针是什么茶,白毫银针简介 日期:2018-10-18收藏:69 栏目:[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属 白茶 类。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白毫银针由福建省的汉族茶农创制于1889年,产地位于中国福建省的 福鼎 市和南平市 政和 县。 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
-
白毫银针都有那些种类 日期:2018-10-18收藏:55 栏目:[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 ,简称银针或者白毫,属于 白茶 茶品,产于福建地区。因其全身白色茸毛清晰可见,茶叶犹如针一般,因此而得名。对于白毫银针来说,其是白茶中的珍品,品质极佳。 白毫银针品目 由于白毫银针的产地和茶树品种存在差别, 制作 出来的白毫银...
-
白毫银针的采摘与制作工艺 日期:2018-10-18收藏:143 栏目:[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 的采摘 制作 工艺 简介 白毫银针为我国 白茶 中的珍品,产于福建的 福鼎 、 政和 等地。白毫银针采摘茶树的肥芽为原料制作而成,不过因其产地不同,其在制法和制成的成品茶品质上都有一定的差别。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下白毫银针茶的采摘与制...
-
白毫银针的功效与作用 日期:2018-10-27收藏:58 栏目:[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 ,简称银针,又叫白毫,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
-
白毫银针的历史与传说故事 日期:2018-10-18收藏:191 栏目:[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 的发展 历史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 福鼎 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约在1857年,福鼎大 白茶 品种茶树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菜茶因茶芽细小,已不再采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