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乌龙茶 > 乌龙百科 >
乌龙茶
乌龙百科精选
花茶
黄茶
其他
红茶
白茶
绿茶
茶具
黑茶
茶叶

问茶寿宁县——“打造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

犹如一串珠玉散落人间,位于闽浙交界处的群山竞秀之中,有一座天然纯朴、风景秀丽的山区小城——寿宁县。

寿宁最美生态茶乡

寿宁县地域不广,人口不多,却是一城吸尽江山之英华。行走于寿宁,就像置身于理想中的自然山水画卷,满眼的绿水青山,奇峰幽谷。一座座美丽的廊桥如彩虹卧波,妆点寿宁的山河,也妆点寿宁乡民浪漫的梦。漫山遍野的翠绿茶园,犹有如仙草临凡,沐浴云霞甘露,只为这片秀美的大地竟吐芬芳。

这里是文学家冯梦龙寄托山水、挥洒才情的一隅仙境,是革命家叶飞、范式人横刀立马、叱咤风云的红色热土,也是少年英雄张高谦质朴天真、见义勇为的贤善之乡。

寿宁之美,美在江山如画,美在隽永人文,也美在崇德敬善的厚道乡土。

胜日寻芳,无边光景。有情若你,请到寿宁。寿宁之美,我们也将用真诚之笔,为你一一铺展开来。


 

我们这次在寿宁县采风的第一站,是从县城出发前往位于武曲镇的龙虎山茶场。经过前一日下午曲折回绕盘山进城的车马劳顿,摄影家们住进酒店后就各自早早安歇,然而心中都记挂着一路上已深印于心的寿宁县的秀美山川。这一日清晨,秋日骄阳从远山缓缓升起,阳光直照着酒店高崇的外墙,明媚透亮。峰峦叠嶂的层层青山在这晨曦中渐渐浮现,那山间的林中,像是顷刻间能闻见百鸟在啾鸣。晨风微微,在酒店门口,摄影家们都已准备停当,个个精神饱满,沐浴着山区晨间的新鲜空气,欢喜满面。

蜿蜒穿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条水泥小路,中巴车也似乎显得格外欢快轻捷。车行半个小时左右,到达武曲镇,从镇内街上再折拐上山,沿着一条更狭窄的小路颠簸盘行不久。汽车驰停于一处豁然开朗之境。一座大山高耸入云。山脚下布满一畦畦翠绿而齐整的茶树,几座白墙青瓦的茶农房舍点缀其间。这里就是著名的寿宁县龙虎山茶场。

问茶寿宁县,生态新茶乡

茶场的由来,源自—个充满神韵的故事。据说。明崇祯七年,文学家冯梦龙新任寿宁知县,他春季某日起早,只见东南方向的山上有祥云霭霭,紫气千条。颇通玄易之学的他认定此为祥兆,就带上随从,一路上山寻来。不久,便在一山坳中遇见几株茶树,新芽尖尖,身披白毫,而尤其特异的是,茶树的树枝都红中带紫,在阳光和云雾的交融中,映射出美丽的淡淡紫气。冯梦龙不禁连声赞道:“异茶!异茶!”又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清幽雅致的竹篱茅舍农家,遂移步上前造访。主人忙汲泉烹茶,以一红一绿两杯相待。茶未及入口,便有异香扑面而来,细品之后,更觉神清气爽,冯梦龙又连连称道:“好茶!好茶!”。主人告之说,这茶是在清明前后,采摘山坳中茶树的芽尖,以祖传法精制而成,明前为绿,明后为红,再以这山中清泉烹煮,因此滋味特别芳冽香醇,余甘袅袅,是此山独有的天赋风韵。冯梦龙听着频频点头,认定这茶就是自己早晨所见的祥瑞之物。于是,文采风流的他得茶启灵,欣然赋上一联:“弥天紫气,祥云龙甲瑞;环郭清流,碧水虎山辉。”

从此,有感于本地之山水天成,冯梦龙在寿宁县大力倡导种茶,寿宁县内茶山日多,茶市日隆,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殷实。人们为感其恩,于是引用上文他所赋之联,将他寻茶品茶之山命名为“龙虎山”,也将山上茶叶称为“梦龙春”茶。这就是龙虎山茶场的由来。

我们的摄影采风活动,是为寻访最美茶乡而来。龙虎山茶场灵山雄秀,加上秋日天高气爽,阳光朗照,一众摄影家们一入此境,更是由衷地雀跃欢喜。他们都戴上草帽,状如质朴的山农,纷纷步入各处山头坳间,捕捉心中的美景佳物。茶园里的株株翠绿茶树,也仿若有情。在阳光下更显妖娆多姿,欢迎着这些可爱的远方来客。寿宁县副县长和门位茶叶局的领导在一路上早已热情地为大家讲解好了龙虎山茶场的前世今生,此时。他们就不再作陪,都爽朗地乐呵呵笑着旁观,并吩咐茶场办公室的人员为大家烧水备茶,以做摄影家们的歇息之饮。

茶乡之美,美在绿水青山。也美在政治人文。寿宁县地处闽浙交界的群山竞秀之中,“九山半水半分田”,其风景和生态,于秀美的八闽大地中,还尤为上首。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一路上,我们于其建筑规划、道路设施以及当地百姓和领导们的言行举止中,已然可以感受到寿宁县质朴有情、重文厚道的浓浓气息。冯梦龙知县在寿宁四年,曾建廊桥、植茶树、修水利、禁陋习。造福百姓。寿宁县的一方山水为文学家所钟爱。其政治人文的余韵,也似乎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在我们乘中巴从寿宁县城前往武曲镇的路上,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车行大约十来分钟,忽然有几位摄影家齐声喊道:“师傅,停车!停车!”车停于一处蜂回路转的山顶路边,摄影家们急忙忙地鱼贯而下,像行军一般,纷纷抢立山头,顷刻间,相机转动,“咔、咔”声已此起彼伏。我紧随而下后,便不禁感佩于这些摄影家对于景色的灵敏嗅觉。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俨然是一幅美丽的中国式山水画卷。


 

一色蓝天之下,座座青山秀丽挺拔,在青山的簇拥合围中,一座小镇坐落其间,建筑房屋齐整而安详地分立山脚两边,中间有一条静谧的小河穿流而过远观整个形状,像是一朵绽开的莲花合抱花蕾。而这些山的气质。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于一般山峦的乏情寡灵,这些山峰都葱茏而又不避峻急,瑰丽雄伟,似乎都带着特别的自信,透着人文气息,不肯落于凡格。

这里是斜滩古镇,自古就地灵而人杰,文人名士辈出,是寿宁人引以为荣的一处风水宝地。望着这钟灵毓秀的山川,摄影家们取景之余,都啧啧称赞,却似乎一时都急于找不到溢美之词以表心胸,只是一个劲地赞道:“好美,好美!”而他们同时也明显都暂且忽略了,这斜滩古镇也一直有茶叶的灵芬滋养。

“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斜滩从明景泰年间就开始种茶,清代已蔚然成风,茶香飘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寿宁全县年产茶约四万担,斜滩占其六分之一。而由于水陆方便,寿宁县的茶叶也从斜滩装船顺流而下,运送至当时的茶叶港口福安赛岐港,再转而远销海内外。因此,彼时斜滩镇茶商云集,甚至有“闽东小上海”之称。

据同行的寿宁县茶叶局的人员介绍,近年来,斜滩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茶叶作为民心工程,调整茶产业结构,大力改植铁观音、元宵绿等优质高产品种,建成了楼下、水北、山田和西山等百亩生态茶园示范点,目前全镇共有茶园面积2.5万亩,其中,新品种茶面积3200多亩。

“门迎云路三千客”,斜滩前人曾以这句话来形容当地茶市的盛况,我们期待着这座古雅俊秀的深山名镇,不断叙写出她的新传奇。

领略了武曲镇生机盎然的灵秀茶园和传说般的斜滩古镇,我们来到了竹管垅乡。竹管垅乡山高路远,似乎更有别于寿宁县的其他乡镇,这里更是满眼磅礴大气的巍巍青山。而茶山,一路上透过车窗已远远能够望见,一片片翠绿而齐整地布满山岗。

竹管垅乡是寿宁县的老区乡。作为闽东革命根据地,革命家叶飞、范式人等曾在这一片崇山峻岭中组建游击队,成立苏维埃政府,领导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今天,我们置身其间,还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大山深处所独具的朗朗气象和质朴民风。

我们此行采风的“导游”是一位笑靥如花的大学生女村官。她叫刘文丽。3年前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竹管垅乡的江岔村担任村官,去年6月,被高票当选为本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这在福建省是首例。她的事迹已经通过许多媒体的报道而广为人知,从刚来此地时的语言不通和政务不熟,到现在驾轻就熟的游刃有余,刘文丽不避基层群众工作的繁琐艰难,不断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用最真诚的实际言行,渐渐赢得了山区乡民们的爱戴。

在她的一路解说和指引下。我们走访了竹管垅茶场和江岔村茶园。竹管垅茶场创建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长河。而江岔村则是刘文丽的直接“管辖地”,只见茶园大片大片地分布于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中,我们到时已近中午,阳光照耀下的茶园犹有薄雾笼罩,山风清新,远景疏阔,像是置身别处山岗的晨间。

在我们离开时,刘文丽先是上车道别和祝愿,而后站在路边,草帽背在身后,高举双手挥舞致意,阳光下,仿若一朵美丽绽放的山茶花。

西浦千年名村,位于寿宁县东北部闽浙边界的犀溪乡,是一座古老优美的血统村落。自唐至今。作为缪姓的聚居地,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西浦村也叫状元村。源于“特赐状元”缪蟾。南宋绍定五年。理宗皇帝择婿,选定了缪蟾,将缪蟾特奏为第一正名“状元”,赐“特赐状元”出身,并亲自赐婚临安公主赵安常。缪蟾成为附马,官授儒林郎。后累官直至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是西浦村显赫一时的人物。后世为纪念缪蟾,便称村名为状元村。村里至今保留数棵千年古树。那一圈一圈的年轮见证了祖居此地的缪姓族^的往事尘梦。

进村的路必经两条河流的交汇处——蟾潭,一条为自西向东的西溪,另一条为北溪,也称“犀溪”。蟾潭得名于潭中的一块蟾状大石,传说缪蟾出生时,这块石头曾发光,寓意他的不凡。带路的当地姑娘笑着说:“这叫‘蟾蜍抬头,状元高中’,这里是我们村的风水宝地”。而在西溪和北溪的河中,各铺有一条状如琴键的跳石桥,当地人称为“琴桥”。只见平静的河水流淌过琴桥,形成一层层如鱼鳞般的洁白浪花,欢腾而下汇入蟾潭,仿佛欢乐跳跃的音符,发出大自然最悦耳的声音。此时,美丽的琴桥上正有村民走过。轻快的步伐与“琴键”融成了最美的演奏。摄影师们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这一幕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穿过溪前小巷,我们先来到一处清朝古民居聚集处。民房都是小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桥溪流,溪中的鲤鱼自在来去,好一幅恬静悠远的乡村画卷。少许,我们来到一座古宅前,墙上的剧照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原来这里是电视剧《爱在廊桥》的拍摄地之一,在剧中,作为一座面条作坊的场景。这座宅子曾是清朝首富的家,如今岁月的变迁已让它满目疮痍,但是两层楼的空间构造。满屋的雕梁画栋依然能让人窥见它的昔日荣光。内堂侧门上有数排纸墨渗透的斑驳字迹。村民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清朝进士及第的捷报,这座大宅曾走出过两名进士,捷报在文革时曾遭破坏,但因时间长久竞已渗透到了木头里,有幸“躲过一劫”。此时阳光正好,有个老人家在院中晒起了高梁,金黄色的流光把老人家和谐地包裹着,很温暖。


 

沿溪而行至流水深处,便来到了缪蟾故——状元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钉着数排金色门钉的大门,门顶高悬“状元”牌匾,整个建筑完好保留着原有的风格。祠内设置有生动的戏台,还有众多的文物展示,赐婚的圣旨、状元用过的笔墨纸砚等,无不让人对几百年前的那些故事产生遐想。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一首状元当年写下的诗:

半恋家山半恋床,起来颠倒着衣裳。

钟声远和鸡声杂,竹影斜侵剑影光。

路崎岖兮凭竹杖,月朦胧处认梅香。

功名苦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

这首诗名《应举早行》,诗中的“前桥”如今叫福寿桥,位于犀溪村南。当年缪蟾赴春试前在此与家人饯别,而后获特赐状元及第,此桥更一度被叫为“登龙桥”。

出了状元祠,我们便来到离西浦村外不远处的这座福寿桥。寿宁是廊桥之乡,保留了许多年代久远的古桥,福寿桥便是其中一座。福寿桥架在一条很宽的溪上,飞檐画栋拱斗重叠,两边有披风的木板档墙,淳朴古雅。站在溪边看它,感觉就像一个穿蓑衣戴斗笠的渡者,千百年来无言地引渡着无数的过客。廊桥工艺的精湛在于它的榫卯结构,即未采用任何钉扣。仅借助木头的组合而稳定结构,对木材和工艺的要求极高。在福寿桥底。我们看到支撑的拱木虽古迹斑斑,但千百年风雨却无法撼动分毫,可见古人技艺之精妙绝伦。如今,状元的故事已成为这座桥的经典,新的故事还在继续。亦如我们,过了这座桥,就要开始下一站的旅程。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来到清源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和农民们一派繁忙喜乐的秋收景象。受这喜庆画面的感染。有几位摄影家开始“不务正业”起来,都步入田间,拍摄农民们的劳动场景。

而另一幅画面,在天池峰茶叶公司的高山茶厂里,制茶师傅们也正热火朝天地赶制秋茶。清源乡位于寿宁中部,境内满是高山,多数村庄海拔在800米以上,而其山地又多黄壤和沙壤,因此特别适宜于茶树的生长。由于地势高峻,茶树长年受雾露滋养,因而叶芽肥壮,所产的茶也特具香高味醇的高山茶特征。清源乡现有茶园一万多亩。从清代初叶以来,茶叶就一直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摇钱树”之一。

天池峰茶叶公司的茶园位于景色秀美的天池峰山顶上。我们到时正值午后,阳光和煦绚烂,普照着巍峨群山,茶园里的茶树迎着扑扑山风,摇曳招展,总使^觉得有难以言表的别致风韵。

而我们此行清源乡的第二站,是来到位于里洋仔村的雾晟峰生态茶园基地。这里的前身是里洋茶业示范场,茶园占地300多亩,海拔均在900米以上,主要品种有金萱、白芽奇兰,金牡丹等。茶园分为高低两个山头,900米左右的—个山头主要种金萱。负责人叶总向我们介绍说,从台湾引种的金萱在这里种植情况良好,茶叶带有独特的奶香,制成的红茶特别受年轻^喜欢。

另一个山头的茶园海拔有1200米之高,我们一路拾阶而上,发现越往高处越有很多未做修剪的茶树,大家不禁好奇发问。“这是在养冬,本来秋茶之后,我们都会对茶园进行一次修剪,但由于这里海拔较高,冬季温度低,我们怕破坏底下的新芽,因此特别保留了这些枝条。”

叶总边说边带我们来到这片茶园的核心位置,雾晟峰公司最主打的几款产品便出自这里。这片茶园里,树木错落于茶树之间。植被覆盖率更好,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环境。我蹲下抓起一小撮土壤放在手心,发现这里的土壤都是标准的沙砾壤。《茶经》中记载,茶叶“上者生砾壤”,土壤的性质对茶叶有很大的影响。而沙砾壤所培育的,更是茶叶中的上品。

来到公司的厂房,叶总特地请我们品尝采自两个山头的红茶。首先是900米海拔山头生长的金萱。单芽制成的红茶。外形紧实带金毫,色泽黑灰尚乌润,汤色橙黄清澈。香气高长,略带花香。第二水。果然渐有独特的奶香,滋味醇厚,茶汤虽微有涩感,但回甘良好;第二款则是来自海拔1200米山头的白芽奇兰与金牡丹的芽头拼配而成的红茶。外形更显紧细俊秀,汤色橙红透亮,香气馥郁带花香,滋味更加醇和鲜爽,茶汤层次富有变化。两款海拔不同的红茶体现出不同的品质特征,正应了古人那句“凡茶之产为地利”的说法。

接着,我们还来到位于日洋浦村的裕发生态茶园,茶园也是位于海拔950米的高山上,以铁观音为主。初秋的早上已有些清冷,山上四周的植被渐显金黄,而茶叶却仍展现出绿意盎然的生机。裕发茶园种植着300亩从安溪引种的红心铁观音,以3—5年的新丛为主,还处于第一期培育阶段。放眼望去,经过修剪的茶树齐整地在山地里守望着蓝天,这是一片寄托“希望”的茶园。

在裕发茶厂,两名制茶师正在进行铁观音的包揉。铁观音的包揉对茶叶最后的外形与滋味影响重大,是道辛苦而精细的工序。这里的制茶师很多都是特地从安溪聘请过来的,只见他们结合手工与机械的操作,借助速包机、解块机,手抓着白色布巾反复推滚包揉。制茶师精细而娴熟的动作手法让在场的摄影师们称奇,他们不停地变换着角度抓拍。茶厂的一位劳作之余的师傅还请我们现场喝茶,开水入杯,一阵清新的茶香便逸出盖碗。茶汤入口,唇齿生香,汤水入喉,回甘带着一阵冰凉之感,顿时让人仿佛置身于高山云雾之间。也许这就是茶叶的神奇之处,她似乎在通过茶汤向人们传颂着美丽无私的大自然之美。


 

位于南阳镇的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也值得书上一笔。2011年8月,新任寿宁县领导叩响了张天福老先生的家门,诚挚邀请他和几位寿宁的省部级老领导一起率领专家团,来寿宁县实地考察选址,确定一处高山有机茶的种植基地,以利益寿宁县的经济民生。

这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茶人欣然赴邀,因为寿宁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对寿宁有着深深的情谊。上世纪碑代,他曾下放到寿宁犀溪乡和武曲镇龙虎山“五七”茶场劳动,时间长达9年之久。在龙虎山茶场。他带领职工推广科技。改造低产茶园和制茶工艺。使龙虎山茶场的茶叶产量、质量和售价,都名列当时宁德地区第一。1986年,年过七旬的他再次来到寿宁,专门指导茶叶生产和制作技艺。而这一次,是他的第三次正式到访。张老先生对寿宁的山水生态和风土人情印象深刻,能为寿宁选立一处高山生态茶叶基地,本就是老人家的夙愿。“我在寿宁呆了9年,寿宁是我的第二故乡。”张老先生如是说。

顺着老先生辛苦寻访过的足迹,我们也来到了这里,时间是这次采风活动的第二天早上。但见满上遍野确实都种上了青青茶树,然而因为还都是新开垦的山地,茶树也还都只是新种上的茶苗,触目可见的,是那沟壑纵横、一望无垠的黄土山岗。有位摄影家欢快地戏称:“今天像是到了黄土高原”。

茶叶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基地分成好几个片区,分别种上的茶树有白芽奇兰、黄玫瑰、铁观音、金观音、金牡丹、梅占等品种。基地面积共有1000多亩,是按照张天福先生所倡导和指导的《梯层茶园表土回填条垦法》的要求而建设的高山有机茶园。

几年前,寿宁县就结合本县优势,确立了“打造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的战略目标,突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山生态乌龙茶。确实,一路上我们也都切身感受到了寿宁县山川秀美、生态独佳;民风淳朴、官吏实干。寿宁县有基础也有实力成为我省另一处异军突起的生态茶乡,而若终至如此,则是寿宁之福、百姓之福,也一定是张天福老先生所乐见欣闻之事。

“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偏人难到,山多易生云。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这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明崇祯七年(1634年)任知县的冯梦龙撰写的《寿宁待志》中所赋《戴清亭》诗句,形象地描述了寿宁山高云多雾重谷深的生态地理环境。

寿宁在明朝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置县,呈“九山半水半分田”地理格局,茶叶是寿宁县传统经济作物,生产历史悠久。《寿宁待志》中记载:“三甲住初垄,出细茶,十甲住葡萄洋村,出细茶,茶出七都”。据考证,“三甲”即今寿宁县坪溪乡,“细茶”就是高山茶。到清朝时代,茶叶已成为大宗的经济收入。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县内生产的高山茶远销国外,是当时福建闻名中外“闽红工夫”茶的高山主产区之一。据1963年从新加坡归国华侨卢少洲先生在《椰风蕉雨忆南洲》一书中陈述,“本县斜滩镇旅外乡贤志士无不关心家乡茶叶销售,如时任福建学院院长郭公木、“国大”代表何宜武和在三沙海关任职的卢少洲等人,他们都与当时民国海军总长萨镇冰交情甚焉,馈赠10箱斜滩产的工夫红茶,萨公品尝后赞不绝口,视为佳茗珍品,并把斜滩产工夫茶精装成珍贵礼品,携带出访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地区,分赠各国军政要员和友人,备受青睐”。据《寿宁县志》记载,民国25年(1936年),全县产茶量已达1044.5吨。犀溪、南阳、斜滩、武曲、凤阳、坪溪等地设有私人茶行30多家,雇工制茶,工人从几十人至百余人不等,专门收购农户家中用手脚揉捻的湿毛茶,经手工烘焙、分筛、拣梗、过烟、匀堆等工序,成为精制乌茶。可见当时生产之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茶叶生产制定“积极扶植,大力恢复发展”的政策方针,茶叶生产更是跃上新台阶。但由于国家长期对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70年根据国家茶叶出口市场变化进行茶类生产调整,全县按上级要求红改绿,所产茶叶均做为原料茶调拨福安茶厂精制加工。直至1980年建立“寿宁茶厂”, 实现茶叶原产地加工精制成品,高山优异茶质才脱颖而出,赢得茶叶专家和采购商的认可。寿宁茶厂生产的“福寿银毫”1986年被评为“全国名茶”(全国仅43只);同年“福寿银毫”和“一级茉莉花茶”双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山环水抱武曲镇

武曲镇号称是寿宁南大门,与福安市社口镇相邻,俩镇区仅相距3公里。寿宁最大河流—长溪贯穿全境,长溪之东雄踞甲峰顶,长溪之西高耸锣鼓山,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凹槽”地势。在上世纪70-80年代,张天福先生曾在寿宁县龙虎山茶场(县五七茶场)工作和生活长达7年多时间,尽管是处在特殊的政治年代,但他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倡导科学种茶、科学制茶;在龙虎山茶场工作期间,组织知识青年学习茶叶生产技术,建立丰产园,推广合理采茶、机械采茶、改进制茶工艺等,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人才。武曲镇现有茶园面积1.8万亩,寿宁县春伦茶业有限公司和寿宁县兴昌茶厂位于该镇。今年寿宁县龙虎山茶场率先引进一条程控自动化红茶生产线,通过工艺参数的调试,将为工夫红茶的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古镇斜滩茶香

斜滩是闽东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赛江上游,斜滩是水路的起点,也是终点。昔日以“闽东小上海”而著称。据记载,斜滩镇种茶有近600年的历史,明宣德年间(1416-1426年),张姓从浙江丽水迁徙斜滩定居,在张家龙岗劈草炼山种茶。明、清时期,斜滩已有加工茶叶的作坊,1932-1936年鼎盛时期开办茶行24家,3000多人从事茶叶加工和购销,成为斜滩工商业的重头戏。因寿宁县1958年始通公路,故全县所产茶叶基本上要经斜滩销往外地。前人留下“门迎云路三千客,地踞龙江第一峰”来形容当年茶行加工贸易的盛况,斜滩镇老茶行后代家中仍保留有当时茶叶贸易所用的中、西洋各国的银元钱币。时至今日,茶叶仍是斜滩农民收入的主要依靠,受高山峡谷地形的所限,形成“高山陡坡种茶树,屋顶茶园入云端”的奇特景观。2003年,寿宁县天福缘茶厂“高山云雾”绿茶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009年起,该厂“京鑫”牌高山红茶连续三届在“中茶杯”全国茶叶评比大赛中获特、一等奖。

云雾缭绕竹管垅

竹管垅境内茶园分布在海拔300—700米的中山区,常年云雾缭绕,无霜期290天,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造成日夜温差大,所产茶叶具有叶厚、味醇、耐泡特点。全乡茶园面积1.3万亩,人均拥有茶园面积是宁德市第一。竹管垅从1979年开始引进“福云6号”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茶叶生产规模和茶叶产量位居全县第一,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茶叶原料之乡,并建起了当时全县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为实现茶企产业升级,近年来竹管垅乡陆续引进“寿宁泓韵香茗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建金狮茶业有限公司”等落户,承包建立茶叶种植基地和加工厂房,向创立茶叶品牌企业方向发展。

绮秀山水犀溪

位于闽浙交界的犀溪镇西浦村2010年获评“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村庄地跨犀溪两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犀溪、蟾溪两溪交汇于村前,犀溪碇步–桥梁的原始形式是古人造桥智慧的体现,横跨西浦溪,共计87步,以平整的条石植入河床为碇步,每隔六步并列一块较低的碇步,供行人往来交会。南宋状元缪蟾赴临安春试赶考的饯行茶酒宴,至今民间还流传着“饮茶送行”的习俗。西浦村历代一共出了十七位进士和一位将军,堪称“状元故里、进士之乡”。在“状元府”内有座260多年的古戏台,可以边品高山茶,边观赏寿宁北路,体验“一笑一颦百年人,半真半假千古事”,出将入相的精彩演出。犀溪镇茶园面积1.6万亩,仅近年来引种铁观音1200亩,落户于大王前村的“寿宁县双秋茶业有限公司”就是从安溪引进创办的,拥有百余亩高山乌龙茶基地。

清源古道通天

在1958年寿宁通公路之前,从外地船运回寿宁的盐、糖、布匹、南北杂货等到斜滩水陆码头后,就通过车岭古道由挑夫挑回县内。从海拔仅百余米之处,沿车岭古道拾阶而上,攀登到海拔千米的车岭之巅清源乡,其行路之难以“车岭车上天”概括之。放眼远眺清源乡,满山遍野层层叠翠,条条茶行碧波荡漾,茶园镶嵌山脊谷梁。拥有自有茶园基地的寿宁天池峰茶业有限公司、寿宁县裕发茶业有限公司、寿宁县雾晟峰茶业有限公司、寿宁县九岭红茶业有限公司等均落户于清源,基地平均海拔都在800米以上,茶园基础好,管理一体化,是未来寿宁县高山生态茶园示范区和茶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南阳引领品牌示范

南阳镇现有茶园1.8万亩,福建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2011年,张天福先生实地考察南阳,选址建设高标准有机茶示范基地,寿宁县引进和扶持福建达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做为业主单位,在南阳镇龟岭村海拔近千米高山,严格按照张天福先生倡导的“梯层茶园表土回园条垦法”施工和建设的占地近千亩有机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待进一步完善后将做为指导全县生态茶园建设的样板,助推高山茶产业的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2012年寿宁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位居全省第四,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并成功注册“寿宁高山乌龙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建设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的目标和定位,把茶产业升级,提质增效做为“一号工程”抓落实。今年启动“寿宁高山茶”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在东区入城口鲤鱼港别墅区规划建起了“寿宁高山茶城”,全力打造原产地茶叶品牌市场,定位为“原产地、真品质、实惠价、可追溯”,计划将其建成集茶叶品牌展示、文化旅游购物、商业诚信示范一条街。努力通过茶叶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等有效措施,把寿宁高山茶产业打造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朝阳产业。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加微信:13859366756

  • 八仙茶 日期:2014-01-11收藏:150 栏目:[乌龙百科]

    1965年郑兆钦偶然从闽粤交界的诏安秀篆茶园中发现了一株变异的茶树,他于1968年春剪取接穗在西潭乡八仙山下的汀洋茶场培育、种植,1982年通过龙溪地区科委组织鉴定并因该茶种育于八仙山下的汀洋茶场,命名为“八仙茶”。八仙茶具有高产、优质、适应...

  • 问茶寿宁县——“打造闽浙边界生 日期:2014-03-07收藏:103 栏目:[乌龙百科]

    茶乡之美,美在绿水青山。也美在政治人文。寿宁县地处闽浙交界的群山竞秀之中,“九山半水半分田”,其风景和生态,于秀美的八闽大地中,还尤为上首。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一路上,我们于其建筑规划、道路设施以及当地百姓和领导们的言行举止中,已然...

  • 诏安单丛的「源」味 日期:2023-03-02收藏:97 栏目:[乌龙百科]

    提起诏安茶,很多茶人的第一反应是「八仙茶」,但其实因为地处福建、广东两大产茶大省交界、诏安汇聚了丰富的茶类资源不仅拥有众多福建特色的乌龙茶品种、广东特色的单...

  • 台湾高山茶 日期:2014-08-06收藏:76 栏目:[乌龙百科]

    海岸山山脉的台湾高山茶外形紧结,色泽黄绿,汤色清澈鲜明。香气平正花香,滋味醇和清爽可口,叶底青色匀齐。主要产地以花莲县玉里镇、富里乡为主。 茶与人的关系贵在“主敬存诚”,茶逢知己,而何可一日无此君!物不遇知己,而滥用于人,是人快...

  • 沙县红边乌龙茶 日期:2023-03-10收藏:143 栏目:[乌龙百科]

    众所周知,福建沙县以品种繁多的特色小吃闻名海内外。但这座小城给味蕾带来感动的还不止是美食,还有香茗。这个非主流茶乡,是红边茶的主产区。这种茶,兼取闽南与闽北...

  • 文山包种茶 日期:2014-03-26收藏:54 栏目:[乌龙百科]

    “文山包种茶与冻顶乌龙茶并称为台湾两大名茶,素有“北包种,南乌龙”的说法。包种别意“包中”,常取“包中”谐音,有“保准考中”的意思,最适合送给逢考试、求职的亲朋好友,是个很喜庆的茶呢。”原来包种茶还有这么个典故。...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