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骏眉网金骏眉金骏眉文化

武夷山金骏眉表演艺术与红茶文化

摘要: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从神农时代算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如从陆羽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算起,也有一千多年的漫长时光。 武夷山茶文化作为中国不老的文化,中国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南昌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余悦研究认为:一是她具有厚重的内

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从神农时代算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如从陆羽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算起,也有一千多年的漫长时光。

武夷山茶文化作为中国不老的文化,中国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南昌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余悦研究认为:一是她具有厚重的内涵。茶是平凡的物质存在,又是高尚的精神享受。茶是百姓的寻常必需,又是国家的“经国大事”。茶犹如穿越千古风霜的耆老,又如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壮。二是她具有传承的载体。风行一时的,难于久运;机体强大的,盛于久长;古代典籍,均有其身影;古代文化,更为其物化;现当代以来,书籍报刊,数量激增;电视网络,又展新姿。三是她具有流动的血脉。大众的茶事活动,是四面八方通畅的血管;茶人的推波助澜,更是浪起潮涌的激流。他们引领风骚,成为时代之盛,时尚之魂,时运之帆。

武夷山茶文化历史千年而不衰,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生生不已,传承不断,并且历久弥新,与时俱进。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有茶诗、茶歌、茶著、茶艺、茶联、茶谚、茶俗、茶书画、茶饮食等等,举不胜举。

武夷山金骏眉红茶从研发到问世,虽然只走过短短的十五六个春秋。但却因为她根植于中国深厚不老茶文化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立足福建武夷山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懂得继承,善于汲取,大胆创新,以茶为友,总结不断,融合不停,创新不止,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更有自己的特色。其茶香已飘扬五洲。只要你在网络上,轻轻点击“武夷山金骏眉“三个字,映入你眼帘的即会有武夷山金骏眉的茶艺、茶歌、茶诗、茶文……

 金骏眉红茶表演艺术

一、武夷山金骏眉红茶表演艺术

品茶当品韵。茶艺是体现茶韵重要的载体。没有茶艺,就没有茶韵的基石。

武夷山金骏眉红茶发源于茶文化底蕴深厚的福建武夷山,她博采唐以来众家茶道之长,逐步演绎出了融福建武夷山水茶为一体,具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元素,能体现自身品质特征,有自己特点的茶艺表演文化。现整理为下:

1.恭迎嘉宾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贵的历史古迹。它不仅是礼仪之邦,也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中华民族自古“客来敬茶”,延袭至今,成了优良的传统。如今,饮茶的风俗习惯已发展得多姿多彩,不仅丰富了中华茶文化的内容,并且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2.焚香静气

主沏手点燃檀香,手举香柱,面对嘉宾,仰天礼拜,插入香炉。其目的是营造幽静、平和气氛。要求主手应端庄平坐,副手站立主手右侧。

3.轻歌和鸣

播放香港《东方日报》社总编秦岛作词,于洋演唱的茶歌—《年轻的武夷山金骏眉》,使品茶者进入高雅品茶的精神境界。

4.公主初现

即揭开公主神秘的面纱,一睹公主的芳颜。武夷山金骏眉被誉为“茶中公主”,其条索纤细坚结,黄黑相间,乌中透黄,白茸略显,带有光泽。她包装独特,皆采用上等书画之用金宣纸呈方块形,犹如深闺里的公主,神秘莫测。

5.圣火语儿

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奥运采集的圣火将“语儿”煮到初沸为宜。“语儿”,是福建武夷山虎啸岩下一处泉水的名称,其水质甘软,能鉴毛发。

6.孟臣淋霖

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的名家,后人把茶壶喻为孟臣。

7.公主入宫

主手将揭开面纱的“公主”,用茶耙送入紫砂壶内。

8.银河落天

此乃禅茶冲泡之语。即把盛沸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让壶内茶叶上下翻动,这样能使所泡之茶香滑不涩。冲水量以满不溢为宜。

9.嫩柳拂面

冲水后,茶沫浮起,溢于壶面,用壶盖好似嫩柳拂动,轻轻贴在公主脸上,斜刮茶壶表面白味,使茶叶更加清新洁净。

10.再洗香肌

再次用沸水浇淋壶身,提高壶温,洁净壶表。“香肌”出自苏轼“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之诗句。

11.若琛出浴

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景德镇制瓷名匠,以善制茶杯而名,后人把名杯喻为若琛。

12.玉液回壶

即把泡出的茶水倒出,又转倒入壶内,目的是使茶水更加均匀。

金骏眉表演艺术图

13.祥龙行雨

依次来回往各杯斟入茶水。喻为“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14.凤凰点头

“凤凰”是高贵吉祥之鸟。当茶汤所剩不多时,改用点斟的手法,使每杯的茶汤更加均匀。

15.三龙护鼎

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住杯底,这样既稳当又雅观。

16.鉴赏玛瑙

《崇安县新志》载:英吉利人云:“武夷红茶色为玛瑙,质之佳过印度…。”武夷山金骏眉不仅汤色金黄红艳,而且杯沿处有一道极为明显的“金圈”。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表现在茶汤的明亮和颜色之中。

17.喜闻华香

即嗅闻武夷山金骏眉茶的香味。“华香”一词出自明朝诗人邱云宵《蓝素轩遗茶之二》中“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这里的仙掌指的是茶。

18.初品瑞草

“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是唐代杜牧赞茶的名句。在这里喻为: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19.百味凝香

自古以来,人们就讲究在品茶之间配以各色茶点茶食,以便能更好的体会出茶之韵味。“南茶、北米、东笋、西鱼”是福建武夷山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以之为原料制成为茶糕、米糖、咸笋丝、小鱼干都是令人赞不绝口的好茶点。

20.再斟流霞

即斟第二道茶。武夷山金骏眉誉为“绿色的仙酒,诱人喝了还想喝,品了还想再品”。流霞即仙酒。唐李商隐有“只得流霞泛一杯”的诗句,喻茶胜若仙酒。

21.缀玉含珠

“缀玉含珠”是范仲淹《斗茶歌》中的诗句,在这里是指要品得武夷山金骏眉茶之真味,必须细致品尝。品茶,一般需三口进行。每口都必须把茶汤含在嘴里,慢慢咀嚼,而后滑入喉里。这样方得其真,切莫牛饮,一口而干。否则,是难品其真。

22.三斟玉乳

即斟第三道茶。宋朝诗人把武夷茶叶喻为“玉乳”,在《咏茶》一诗中有:“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的句子。

23.品韵识柔

“武夷山金骏眉有公主的魅力,仙子的温柔。”其韵味要慢慢品。其温柔更要靠人细心、用心、真心地去感悟。

24.尽杯谢茶

茶客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惠。

25.九九归一

“九九归一”为道家语。道家认为:万物的一生一灭都遵循着“道”的循环规律。中国茶人至唐朝开始提出“茶道”的概念。古今茶人把温壶,投茶,沏泡,品饮,收杯,洁具,复归视为一次与大自然亲近融合的过程,是茶道精神的体现。

26.金针酬宾

为了向嘉宾表示敬意,视嘉宾代表男女性别、年龄大小,分别奉上红色、白色、金色三泡包装椭圆形鹅蛋盒一个,请予笑纳。

27.致谢话别

致谢话别虽与泡茶没有直接关系。但做好辅助项目,却是茶艺表演的最后一道工序,给茶艺表演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武夷山金骏眉茶艺分为四个部分。

恭迎嘉宾,焚香静气,轻歌和鸣等一至三道程序,主要是造就平和心境,优雅环境,让品茗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公主初现,圣火语儿,孟臣淋霖,公主入宫,银河落天,嫩柳拂面,再洗香肌、若琛出浴、玉液回壶、祥龙行云、凤凰点头、三龙护鼎等四至十五道程序,主要是冲泡技巧。如泉水煮至初沸,烫洗茶壶,提高壶温,冲水量以满不溢为宜等等。冲泡是否讲究关系到能否体现武夷山金骏眉之真味。玉液回壶、祥龙行云、凤凰点头、皆在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以示待客一视同仁。自行三指拿杯称之为“三龙护鼎”。既可避免因杯子小不便双手递接,又可避免起坐纷纷,影响寂静气氛。

鉴赏玛瑙、喜闻华香、初品瑞草、百味凝香、再斟流霞、缀玉含珠、三斟玉乳、品韵识柔等十六到二十三道程序,主要是品饮艺术,先闻后尝味,初品、再斟、三斟,缀玉含珠,品韵识柔,方得其真。清诗人袁枚在《武夷品茶》中誉之为“得三味”,很有哲理,传为佳话。

尽杯谢茶,九九归一,金针酬宾,致谢话别等第二十四至二十七道程序,主要是茶礼仪,是茶艺表演的辅助项目,有锦上添花之效。

在整个表演过程,茶艺小姐应注意神,展示美,体现质,把握匀,贵在巧。

1.注意神:神是茶艺的精神内涵,是茶艺的生命,是贯穿整个沏泡过程中的连接线。要求茶艺表演小姐无论是脸部的表情、神态、光彩,还是思维、心理、状态都要有神,要给人以感染力。

2.展示美:欣赏武夷山金骏眉的沏泡技艺,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之美与心灵之美。仪表之美是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之美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表演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在整个泡茶过程中,表演者始终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操作,双手配合,忙闲均匀,动作优雅自如,使主客能全神贯注于茶的沏泡和品饮之中,忘却俗务缠身的烦恼,以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3.体现质:品茶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茶的质量。品茶之人对茶的色、香、味、形要求都很高,总希望喝到一杯好茶。因此表演者事先要懂得武夷山金骏眉的茶性,沏泡要从容,能连贯而下。

4.把握匀:茶汤浓度均匀是沏泡技艺的功力所在。用同一种茶冲泡,要求每一杯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这就必须练就凭肉眼能准确控制茶与水的比例,不至于过浓或过淡。

5.贵在巧:沏泡技艺能否巧妙自如运用,是沏泡者的水平。要做到巧,就必须熟练掌握沏茶的技艺,领悟泡茶的精髓,这样方能成“巧”。

品饮武夷山金骏眉要多品啜几杯,方悟其韵,乐在其中。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
金骏眉百科
武夷“茶二代”金骏眉《海峡茶道》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赵朴初先生说:饮茶之道亦宜会,闻香玩色后尝味。好茶是要品的,必须细品慢咽,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