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具 > 瓷器 >
茶具
瓷器精选
红茶
花茶
黄茶
其他
乌龙茶
绿茶
白茶
黑茶
茶叶

那些被时光洗练过的白瓷

只有经受得住岁月沉淀的艺术品,才具有收藏的意义与价值。收藏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掘一件能够承受时光洗练的艺术品,也正是收藏的乐趣所在。对于德化白瓷而言,我们又该如何去判定一件瓷器的收藏意义和价值?著名德化白瓷藏家苏银溪将为我们讲述他对白瓷收藏的理解。

从商人到藏家

在众多德化瓷器的藏家里,“宝兜艺瓷”的掌门人苏银溪是个颇有名气的人物——他的手上收藏有数百件德化白瓷近现代名家作品。作为商人,苏银溪最初购买艺瓷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但他每每淘到了精品后,却因为觉得太美而往往不舍得出售,最后自己收藏了起来。十几二十年下来,就有了现在庞大的收藏规模。

有人说苏银溪是个爱瓷成痴的人。确实,见到他本人后,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对德化艺瓷有着极度热爱的人。

采访的最初,问起他的个人经历,他只用寥寥几句带过,然后就兴致盎然地带我们去他5楼的收藏室参观。到了收藏室,说起自己的每一个藏品,他都如数家珍,绘声绘色地为我们娓娓道出每款藏品的每一个细节、工艺和材质,不厌其烦且认真细致地回答着你的每一个疑问,与谈自己时完全判若两人。在他的书柜里,也满满都是各类与陶瓷特别是德化白瓷相关的书籍,这些书并非是像一些人那样只是用于摆设和装点,因为在谈话中他能够随手从架上或柜里抽出一本书,告诉你这本写了些什么很有用。临走前,他还向我们推荐了几本书作为了解德化白瓷的参考资料。

感受白瓷之美

在苏银溪的藏品中,有不少是近现代德化白瓷名家的代表作:有许兴泰的《粉彩观音》,苏勤明的《祥云观音》和《牛郎织女》,陈其泰的《新中国幸福一代》,王则坚的《观音》,苏清河的《坐古莲观音》,陈德卿的《鱼篮观音》、《尤三姐》和《宝琴踏雪寻梅》;苏玉峰创作的薄胎瓷《披坐观音》、《坐古莲观音》和《达摩》,这些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是70年代后的作品;另有邱双炯的《弥勒》,柯宏荣的《长相依》,康新禄和林质彬生前创作的艺术挂盘,这些也大都是大师的一些经典作品;还有许金盾的遗作《关公》、《寿星》以及上世纪90年代金奖作品《木兰马》,周雅各的《济公斗蟋蟀》;另有就是苏珠庄、陈明良等现代瓷艺名师的作品等等。

《鱼篮观音》是当代德化著名艺人陈德卿的作品,作品精雕细刻,线条流畅,衣纹自然、飘逸,面相饱满温柔又庄严肃穆,是当代德化瓷器仿何朝宗观音的上乘之作。苏银溪告诉我们,一尊雕刻完美的观音像,应是基本符合三庭五眼的标准审美,且做到眼观鼻、鼻观心,眼帘微垂中透着安静慈和的意味,当观看者和膜拜者仰望它时,会产生不论站在哪个位置观音像都在俯视他(她)的感觉。

《毫光如来》与《毫光观音》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许兴泽的作品,二佛通体用上好的德化瓷土烧制而成。这种白似乎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白到极致么?似乎也不是。因为分明有点透明,却只是有一点透明,那么若隐若现,就如佛的拈花一笑,却又非笑,让人不由自主神定气闲。苏银溪说,上好的德化瓷器,对瓷土是极为讲究的,上等高岭土对于传统瓷塑作品而言无异于生命之源。当年“福建省十大杰出能工巧匠”林睦殿就是因为拿到了一批产自德化的极品高岭土并以此为原料发明了世界名瓷“爱德华玉白瓷”。

如何判断瓷器的年代

当问到如何判断藏品的年代时,苏银溪拿出一个明代的梅花杯和现代生产仿明的梅花杯为我们进行了对比。他指着两盏杯子的底足说“最基础和入门的,就是看杯底。由于所用的瓷土不同以及时间的作用,明代梅花杯的瓷质看上去更为温润纯净,而现代产的仿品釉色常作乳黄或米黄.且滋润度较差,没有玉质感。”而在苏银溪送给我们的资料书中,也讲述了一些如何判断德化瓷器的年代的方法。

以梅花装饰为例。梅花是德化瓷装饰题材中最为典型的。由于梅花这一题材其涵盖的器形种类特别多,实物资料甚丰,所以可以作为德化白瓷分期断代中重要的局部特征之一。

明早期用于瓷器装饰的梅花,带有明显的写实主义色彩,花瓣是主要着眼点,大部分瘦而窄,上边有凸起的棱线,花蕊只是用一个点或者不大的半球样式来表现。枝干简约,原型极似单瓣的腊梅。在制造过程中,艺术创作为着重点。

到了明中期这类梅花瓣型开始有了变化,花瓣的棱线逐渐丰富,瓣面的起伏凹凸也有了不同的式样,甚至出现了半球体的花瓣和内凹形花瓣,而且花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从小点或不大的半球体到明显的半球体样式,花朵的数量增加到三至五朵,枝干从单枝进展到二枝,构图重心移向下部。这些都表现出这一时期瓷器表面装饰的梅花制作越来越趋向完善精致,灵气十足。

明末至清初这段时期,德化白瓷上梅花花瓣和花蕊的造型达至顶峰,无论是花瓣的凹凸,还是花蕊精致、多样的程度,都是前朝所不及的。这一时期的梅花最为美妙,几乎集合了德化瓷梅花的所有特征。尤其是对花蕊的塑造,蕊茎、蕊头交错或并列出现,繁杂的蕊芯为亮点,点缀的整朵梅花跃然于器物上,更加生气勃勃。

从清中期开始,德化窑对梅花的表现趋于程式化,这期间德化瓷的生产和创作已经深受商品化的影响,而到了清晚期更显示出呆板、图案化、符号化的倾向。最具体的表现就是花蕊呈饼状出现在器物上,完全丧失了当初艺术创作的灵气,整体上也不再有早期的自然活泼之感。

其实,梅花这一局部特征的演变过程,正是体现了对应时代的社会风气变化,这也正是大多数瓷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因此,判断瓷器是否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是现代人收藏瓷器时对其年代真伪判断的一个基本依据。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加微信:13859366756

  • 德化瓷的新生态 日期:2015-12-18收藏:139 栏目:[瓷器]

    “制磁之法,先在石矿取一种土,暴之风雨太阳下三四十年……旋置窑中烧之。”13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览至德化时,当年曾亲眼目睹了制瓷的全过程。不过,令人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先人积土,只有子侄可用。”在德化手艺人心目中,瓷泥是一笔...

  • 陈明良:白瓷艺术的深度解码 日期:2015-12-18收藏:51 栏目:[瓷器]

    1979年,陈明良中学毕业后,来到德化陶瓷一厂(以下简称“一厂”),补员父亲的工作。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遇到第一个问题就是手工与机械的龃龉。 “刚开始学(机械拉坯)的时候,很不习惯,有点学不来。用石膏做模型,包括组模、翻模,都要求很准...

  • 汝窑之外,王波和他的王波窑 日期:2020-07-23收藏:146 栏目:[瓷器]

    上世纪90年代的歌里常唱告别过去,重新出发,词曲激奋人心,仿佛打包好行李就能回到拉萨。但真正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挥手告别过去的梦,就像站在山巅的碎石上,这种游离感和孤独感能瓦解自我。 有些人后退,于是不断在怀疑自我中游移;有人前进,于...

  • 瓷器大师陈明良:以古为师 日期:2018-09-26收藏:161 栏目:[瓷器]

    2015年本刊采访陈明良时,他还是省级非遗传人,今年上升为国家级。陈明良说道,2000多年来德化窑火相传从不问断,陶瓷文化一脉相承,对于非遗传人来说,更有职责将这份传统延续下去。 陈明良的父亲陈天棋也是为德化制瓷大师,1959年参加国庆十周年...

  • 月记窑的古早味 日期:2015-12-18收藏:58 栏目:[瓷器]

    洞上月记窑,亦为德化负有盛名瓷窑。 德化现代陶瓷艺术家徐曼亚在他的《瓷史》中这样写道:洞上月记窑,亦为德化负有盛名瓷窑。 这座德化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龙窑,至今仍延续着薪火,采用最传统的柴烧技法,源源不断出产着内外销瓷器。而在洞上兴建...

  • 那些被时光洗练过的白瓷 日期:2015-12-18收藏:134 栏目:[瓷器]

    只有经受得住岁月沉淀的艺术品,才具有收藏的意义与价值。收藏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掘一件能够承受时光洗练的艺术品,也正是收藏的乐趣所在。对于德化白瓷而言,我们又该如何去判定一件瓷器的收藏意义和价值?著名德化白瓷藏家苏银溪将为我们讲述...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