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具 > 茶海 >
茶具
茶海精选
茶叶
红茶
乌龙茶
白茶
黑茶
花茶
黄茶
绿茶
其他

闲话茶海 茶海是什么 茶海有什么用 为什么叫茶海?

茶海又名茶盅、公道杯、母杯,因地域习惯不同,而称呼各异,用处却是统一的:茶壶中的茶汤冲泡完成,就可倒入茶海匀茶,平均分给客人。它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公道,使每杯茶的浓度厚薄一致,无有偏私,不管是高官显贵还是布衣百姓,在同一盏茶海前,地位都是平等的。

综观历代茶著乃至民国文人茶记,都不曾记有公道杯,显然是后出的。至于“后”至何时,尚未找到文章考据,臆测最早不过20世纪70年代,诞于南中国。肇始者虽不可考,但一定是熟悉工夫茶泡法的茶人或业者,触类旁通假集体智慧而成。

同传统泡法相比,公道杯显然是公平的分茶器,潮州工夫茶在“洒茶”时,把壶口对准杯口,循环往复地将茶汁均匀地洒入各杯,称“关公巡城”,洒茶后期,须余沥尽出,于是便来个“韩信点兵”,“巡”与“点”都是对中和均匀的追求,没有厚此薄彼,不分贵贱尊卑,反映出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掌握“巡”与“点”的,此有速度的要求、腕力的沉稳、断水果断、目光的快捷、分茶的均匀,要想做到行云流水确实不易,尤于初学者,多半要碰杯跌盏,搞得一桌汤水淋漓,仿佛开了水战,成了醉巡城,乱点兵。用壶直接分茶尚好些,如果直接用盖瓯,不在台下练个十数遍,是绝不能贸然献技的,不消说烫了自己的手,如果失手扔了人家的青花盖碗,更是风雅未遂。茶海之用,正好弥补了这份尴尬,无论用壶或盖瓯均可将茶汤倒入,而后从容分茶,兼茶海壁厚或带把手,分茶时也不易被烫着。

茶海有一个“海”字,言其有容乃大之心,如果客人多,可利用较大的茶海冲入两壶茶再平均分茶,人数少时,茶汤置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泡水太久而生苦涩。事实上,中国工夫茶艺多采用了茶海,在烹茶四宝中,分茶器(茶海)名列其三,可见其重要性。在带有内胆茶壶的基础上,今人为简易起见,更开发出一种融冲泡、分茶乃至饮用为一体的“同心杯”,由外、内胆、杯盖组成,材质有陶器、瓷器或不锈钢保温杯,内胆采用滤网式设计,茶叶置于内胆中冲泡足够时间后,可将内胆取出,使茶叶不致久泡热水而变苦涩,后经演变越发便于使用,干脆起名“飘逸杯”,意谓省却了许多功夫茶泡法的“繁文缛节”。

此外,我们在倒茶汤时,多会在茶海上架起滤网,滤掉残渣碎屑,使入杯之茶更纯净怡人,兼清洁之功;不过,茶海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一是如果无盖的话口阔不容易驻香,所以紫砂壶或带盖母杯做公道用仍是上选。二是茶水因多置入一种容器,温度会有所下降,对有些茶而言,肯定会影响口感和香气,所以,烫茶器时一定不要忘了烫烫茶海,以在一定时间内保证茶汤的温度,如果是高香类茶,更宜及时分茶。

目下,茶海有竹制、金属制、瓷制、紫砂制、玻璃制,有带盖和无盖之分,品质当然也有很大悬殊。玻璃的品像和烧结如果不好,冬季使用最易开裂。近来一台湾茶友不辞千里之遥,辗转邮来一青花山水茶海,器形敦厚而具张力,青山远隐,飞瀑近流,山腰筑有陋屋数间,似有高士避乱隐居,并鹰翔高空喻志,颇显孤高。

在名目繁多的茶器中,还有一容器也常被人称作“茶海”,就是“茶盂”,它口阔肚圆,其容量大约是泡壶的三四倍,饮茶尚洁,茶台上设有此物,可用以承接残茶剩水,乃至茶食皮屑,从而保持茶盘洁净不染。一些对茶器不太苛求的朋友常将“茶盂”称为“茶海”,日久成俗,谬传至今,笔者且借此文还茶海一个“公道”,还茶盂一个明白。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加微信:13859366756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