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叶 > 茶道 >
茶叶
茶道精选
红茶
乌龙茶
白茶
黑茶
花茶
黄茶
绿茶
其他
茶具

青寺问茶

        不知是先结下佛缘而幸得茶缘,还是因了茶缘再续下佛缘,我虽未皈依佛门也并没到不可一日无茶的境地,但二者皆在助我获得一种真实而纯粹的生活状态。这一路走过的寺,遇过的僧,喝过的茶,很多事情未曾注意或者已经忘记,回忆中生成的画面却是那么轻柔与安详。佛给予我们的与茶给予我们的,或许就是由充实而至放空的一种过程。

茶山

 【宁乡·回龙山白云寺】

在长沙老家,我们很少叫这座寺的名字,只叫回龙山,以致我一直以来都记不得白云寺才是真正的寺名。回龙山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与南岳山等同,有句话说:南岳山的香,回龙山的烛,回龙寺山门上仍留有左宗棠写下的”南楚灵山“几个大字。然而,它在佛教史上的地位,我几乎从未察觉,因为对它太过熟悉,感情太过深刻。

从记事起,每年和母亲去一次回龙山祈求全家健康平安,是非常隆重的一件事,如果只是母亲独自上山烧香,全家人需在家吃素一日,连食用油也得改山茶油。如若能随母亲一同前往,则是再高兴不过的一件事。我们清洗沐浴,换上干净的衣服,母亲用白色的纸包上几小包茶叶,茶叶需是当年的新茶,越细嫩越好,大多是母亲亲手所制,每包茶叶里放张小纸条写上祈福人的名字。茶叶放在菩萨面前求拜过后带回家临睡前用粗瓷茶碗将茶泡上,用手指清沾茶水在额头上从下往上抹三下然后喝下茶水,并将茶叶嚼食下去,这样就能得到菩萨的保佑了。我每次总是郑重其事地在母亲的监督下完成这个仪式。

这座古寺藏于深山,各处古木参天,对小小的我来说,不管去过多少次总是一场奇妙的旅程。通往山顶的寺院要爬长长的一段石阶,据说整座寺庙共有九百九十九级石阶,我每次总是信誓旦旦要全部数完,但没有一次数到最后。山门到寺庙的那段路是小时候最期待走过的一段路,行走那段路才是小孩子盛大的节日,因为有许多的小摊出售各种玩具、佛珠、小吃,还有神秘的算命先生。每次拜完菩萨下山总会有算命先生把母亲拉住为我算一卦,舌灿莲花对我的命运一番赞叹,母亲也因此而变得欢喜。

长大了,远远地离开了家,去过许多名山古刹,每次回家还是会尽量去一次回龙山,那里,仿佛真的安放着我的命运。

【沩山·密印寺】

回龙山是属于民间的,自然的,一草一木皆可亲近的,而密印寺却仿佛离我们很远。传说密印寺是将白娘子压在雷峰塔下的法海和尚所创,光就这点便觉得这座寺难以亲近了。而现实中作为禅宗五宗之一沩仰宗的祖庭,此寺得到太多世人的瞩目,在我高三那年,密印寺曾举行过声势浩大的一场佛事——中国第一届佛文化节,而在我第一次去密印寺的前一个星期,温总理曾前往此寺。

可是,这些荣耀仿佛与我无干,我只是为了去看看密印禅寺的沩山毛尖。我是喝着母亲做的黄茶长大的,谷雨前采摘极细嫩的一芽一叶至两叶,锅炒揉捻后以白炭烘焙两日,枫果覆木炭之上熏之,茶叶带有淡淡烟香。不似绿茶的娇嫩,此茶反而以沸水冲之香气益甚。不知道沩山毛尖与母亲所制之茶有何不同,于是央求父亲带我去密印寺看看,虽然此寺离我家有四十多公里,大半路程为盘山公路,父亲还是答应陪我走一趟。

一路好山好水,行至山脚后有绵延数公里的湖泊,水面雾气缭绕恍如仙境,空气异常清新,似乎有清甜的味道。缠缠绕绕不知爬过了几座山,有时在路上停下歇息,我与父亲都久久不愿动身启程,只想多静静地感受山中的光景。终而至毗卢峰下密印寺,一尊巨大的金身千手观音像矗立在裸露的小山顶,寺门庄严肃穆,我没有走进去。我也没有找到想要找的茶,工艺也已是机制绿茶的工艺,沿途所看到的茶园亦是粗放管理,辜负了青山秀水。

我记不住那茶,亦记不住那寺,但记得与父亲走过的那一路山水,莫负亲恩。



【 济南·灵岩寺】

从专业意义上来说,初识茶与灵岩寺有关,大学毕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泰山北麓的灵岩寺脚下做茶园管理。从喝到第一泡灵岩绿茶开始,我才真正体会到好茶的美妙,曾经所有抽象的关于茶的词汇才真正落了地生了根。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封氏闻见记》),一千多年前饮茶之风从灵岩寺始,而我真正认识茶也是始于此处,或许这就是佛所说的“缘”。那日走进寺中,空空落落,只有三两游人与一位打了个匆匆照面的僧人。行至辟支塔,古老的石塔下开着不知名的花,塔尖盘旋着一群鸟,发出遥远的鸣叫声, 我坐在塔下遥望天空失去了言语,内心一片澄空,我永远记得当时的情景。

在灵岩寺不远处的桃花峪,我开始了自己的茶园生活,每日清晨六点起床,洗漱后到茶园看茶农采茶,而那时茶农早已采了一小筐的茶芽了。中午陪炒茶师一起验青、收青、摊青,下午开始炒茶直到天黑,第二天早上开始试茶。茶厂厂长吴老师第一次教我试茶时是先试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纯净水、一杯泰山山泉水,那时的我还喝不出三者的区别。吴老师曾经是福建某国有花茶厂的厂长,九十年代茶厂改制后不久就到了爱人的家乡济南,逐渐也就淡出了茶的领域,当他喝到中国最北茶区的山东日照绿茶时他很诧异,其独特的香气与口感让他好奇此茶的工艺。吴老师笑说,这是对茶的死心不改,听说我们茶厂的炒茶师来自日照,便答应公司的邀请来管理茶厂,只为亲手做一回与日照绿茶一脉相承的泰山绿茶。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位爱茶人,吴老师对茶几十年的感情与他的豁达影响了我对茶的初心。我离开茶厂前的最后两天,吴老师和我收购了山上的几斤茶青一起做了次红茶,说帮我了了独立做茶的心愿,后来吴老师给我电话说那次的红茶做得不错,广州的朋友说喜欢。那是2010年,全国绿改红正在兴起。

在茶园,环境十分艰苦,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手机信号极差,可是我过得十分充实,山果、山泉、山风、山景,山上的采茶人、养蜂人、牧羊人,还有不远处的灵岩寺,一定是她,在庇佑着这方生灵。

龙井

【杭州·龙井寺】

 2011年春节还未过,我又将出远门,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前途渺茫,为求心安,我走到了东山古寺,在清凉的观音殿中像母亲那样为自己摇出一支竹签,签文“科来岭上一支梅,叶落枝枯总不催,但得阳春消息至,依然还我做花魁”,几日后当我辗转来到杭州独自坐在龙井村的茶山上看到一树丈高的腊梅花时,我释然了。

走下茶山,走过”十八棵御树“,便是曾经的龙井寺。”龙井“乃是五名同一,是村名、是茶名、是树名、是泉名、是寺名。走过过溪桥,看到老龙井,才发现一个比帝王的传说更让人动容的故事,苏东坡与辩才和尚。曾经东坡数次走过风篁岭来此寺中探访辩才,二人在龙井泉边煮茶和诗秉烛达旦,视彼此为知己。多年后东坡复至龙井,辩才却已经归寂,痛而写下《祭龙井辩才文》:

孔老异门,儒释分宫。又于其间,禅律相攻。我见大海,有北南东。江河虽殊,其至则同。虽大法师,自戒定通。律无持破,垢净皆空。讲无辩讷,事理皆融。如不动山,如常撞钟。如一月水,如万窍风。八十一年,生虽有终。遇物而应,施则无穷……



我们都知道苏轼,却鲜少有人知道辩才。苏轼曾撰文追溯龙井茶的起源,乃是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自天台山带来茶树种种于西湖,后辩才和尚退居狮峰山下寿圣寺(即后来的龙井寺)时又将下天竺之茶带至龙井,亲自植茶制茶,才有龙井茶名。如今的龙井茶几乎已经是一个奇迹,全国各地皆龙井,最好的龙井却还是默默地生长在辩才曾经植茶处,狮峰山。人已去,寺已毁,茶还在,泉还在,至今龙井泉上的石壁仍留有苏东坡刀刻般笔锋的”老龙井“三字。

三月底,狮峰龙井茶出,幸而数次得饮真龙井,恍然大悟何为”无味之味乃至味“,陆次云言”龙井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则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古人此言本已告知世人”无味“乃”无以言表之至味“,世人竟误解为龙井”无味“ 岂不大谬!后从一本记录了大量龙井图文史料的书中无意看到民国时一茶庄的广告,言龙井之四绝乃”气、色、香、味“,而非今日的”色、香、味、形“,那四绝之首的”气“大概就是陆次云所言”太和之气“了。

龙井,让我第一次遇见茶的妙不可言,只是如今,”谁持一杯,往吊井龙。我去杭时,白叟黄童。要我复来,已许于中。山无此老,去将安从。“

【重庆  华岩寺】

去过许多寺,却从未得见真正的僧人寺院生活,第一次亲见是在重庆华岩寺。一次与一友在茶城喝茶,偶遇华岩寺僧人道济法师,友人与道济法师相熟,遂约时间上华岩寺喝茶。在那之前我已去过华岩寺,那日正遇禅堂中众僧诵经,一位身有疾病的老僧坐在禅堂门口的条凳上低声和诵,手脚因疾病而颤抖,我坐在门的另一边,不知是因为禅堂内众僧的诵经声还是禅堂外的那个老者而感动不已,整座寺院那么安静,古旧的殿宇在黄昏里,给人真正的安宁。

那日喝茶,我们就坐在禅堂旁的一间狭小的屋子里,道济师父是一位乐观豁达之人,常有居士去寺中与他喝茶聊天。那日我问师父,平常心与欢喜心何者才是我们需要的状态,我一直以为是欢喜心,就像未来佛弥勒佛脸上的笑容,道济师父回答,应是平常心,欢喜心仍有区别心的存在,有欢喜便会有不欢喜。我又问,执着可好?道济师父回答,要坚持,但不要执着,就像你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你拒绝能载你一程的人的帮助一定要执着于走着去最后却未能达到那就是执着。想想,这几年来,我就是那个执意要走着达到的那个人。许多事情的解决有许多种方法,我却执着于最直白的方式,弯不下腰低不下头。那天下午下起了雨,我站在屋檐下看着雨帘,内心又一次在华岩寺被洗净。

也许这就是自古以来僧与茶的故事,懂或不懂,皆喝茶去。

 【尾声】

我曾在虎跑寺寻弘一大师舍利塔,喝性空法师梦来的虎跑泉;曾在去往灵隐寺的路上默默跟随一位年近花甲的云游老僧,恨不能像红楼梦中甄士隐随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而去;曾在北京雍和宫前的一处台湾出家人所经营的茶器佛具店度过一段短暂的清修生活,在佛前放下自己的倔强与清傲,茹素、扫雪、浇兰、喝茶、听梵音;曾在苏州戒幢律寺的放生池畔就着烛光抄了一回心经喝了一杯清凉的龙隐寺婆婆茶,曾在苏州天池寺寻找碧螺春的真实在普陀岩中发现野生茶树追忆天池寺僧人。

一个人的风景不言不语却满心欢喜,一个人时很少喝茶可生活中除了茶已无它,寻茶非为茶、寻寺非为佛,只是为了寻找一种干净清和的生活,“山僧活计三亩茶,渔夫生涯竹一竿”,一生足矣。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加微信:13859366756

  • 品武夷极品红茶 感动金骏眉茶道 日期:2013-12-17收藏:88 栏目:[茶道]

    为什么人们总认为金骏眉红茶不能单独进行成为金骏眉红茶道,总得拉扯一些其他什么艺术进来壮胆,才够自信泡金骏眉红茶喝金骏眉红茶?在这种“装置艺术”的空间里,金骏眉红茶只是被当作小配角而已。当其他艺术因通过金骏眉红茶作为媒介而成熟壮大后...

  • 茶道艺术家如何从事茶道艺术创作 日期:2016-09-18收藏:187 栏目:[茶道]

    茶道艺术家从事茶道艺术作品的创作,他们的作品包括泡茶前的准备,然后泡茶、奉茶、喝茶,以及最后的收拾三个阶段。准备了茶具,安置妥了茶席,取来泡茶用水、拿出平时选定又处理妥当的茶叶、煮好水、取得准确的温度、衡量应使用的茶叶,分秒必较地...

  • 私塾式茶道教室之我见 日期:2016-09-18收藏:91 栏目:[茶道]

    茶文化复兴后,学校的茶道教育已经逐渐兴起,我们不要忽略了茶文化、茶道,甚至于茶道艺术是需要土地与当地人文的滋养,是要不断地泡茶、不断地从事茶道艺术创作的。不要让茶道教育远离泡茶、喝茶,以为形而上所成就的华丽外衣才是茶文化的殿堂,果...

  • 明代文人眼中的茶道生活 日期:2020-06-08收藏:92 栏目:[茶道]

    对于明朝那些事,由于17位皇帝的缘故,总是跟奇葩沾边,比如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和尚、明宣宗朱基热衷斗蟋蟀、明世宗朱厚瞻热衷炼丹、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热爱木匠事业等等。其实这都只是表象,大明王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没...

  • 茶道艺术里的艺术 日期:2018-08-01收藏:138 栏目:[茶道]

    茶道艺术是要表现茶道的美,茶道的美分布在泡茶、奉茶、茶汤之间。这些的美是自然存在的,但是不一定都表现得很美,因为美有不同的层次,谈不上美的泡茶、奉茶、茶汤,我们是不会喜欢的,也不会把它视为茶道艺术。 谈得上美的事物经常存在于我们身...

  • 一个有尊严的茶道艺术家才能泡出 日期:2020-02-24收藏:72 栏目:[茶道]

    当我是一个品茗者(品茗者概括所有茶会进行时喝茶的人以及泡茶比赛进行时担任评委的人,泡茶竞赛的评委是必须喝茶的。 )的时候,我知道泡茶者是在呈献茶道艺术的人,也就是茶道艺术家,一如我欣赏歌唱家的献唱,画家的画作、舞蹈家的献舞一样,是从该项艺...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